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2017-06-19 16:1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乔薇

  6月16日凌晨,一名17岁四川男孩在高考后与家长同游华山,凌晨独自外出后失联。经景区搜救,于次日下午在半山腰发现其已身亡,其QQ空间写有“吾去也,莫寻骸……”等文字,华阴警方初步调查排除刑事案件,目前专业搜救队正对其遗体进行救援。(6月19日扬子晚报网 )

  “吾去也,莫寻骸……”乍一读,还算有些诗意,可以从中体会到看透生死的豁达,然而,“豁达”之中却透漏出一丝哀伤与悲凉,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用语言“豁达”讲述生死的竟是一位17岁的少年,并且,这位少年最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吾去也,莫寻骸……”的生命诠释。究竟是何种原因让这名刚刚参加完高考的风华正茂的少年如此看轻生命?也许我们对此不得而知,但是,我们比较坚定的是,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这位少年都不应如此轻视自己的生命。

  在别人眼里,他“稳重、懂事、朋友多”,就是在出事的前一天他都“没有一丝反常”,而发布了说说“ 吾去也,莫寻骸……”这一来自古典小说的话语之后,不久,他就“走了”,看不出任何的不满,给人留下了疑惑和不解。不知是否是受小说的影响,但作为一名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会出现如此行为,笔者认为,与其说是轻视生命,不如说是心理不够阳光,从而出现价值观的扭曲,人生观的缺位。

  近年来,媒体频频曝光青少年因学习压力、恋爱失败、钱财被骗等原因选择自杀的事件,这里面不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类似此次不明原因的自杀行为也曾有过。青少年阶段本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是应为了梦想而努力拼搏奋斗的时期,出现自杀行为委实不该。自杀行为表面上体现了心灵的脆弱和不堪一击,更深层次体现的是一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是国家之未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一般而言,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大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在期盼孩子成才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内心,学校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应只关注分数,健康的心理、阳光的心态同样是学生成长、成才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品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校应负的责任。

  青少年要有敢于面对压力、挑战困难的勇气,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要让自己的心灵远离“阴霾”,学会积极、阳光地面对生活,珍惜生命,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