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了解民情、服务群众要“上网”也要“上门”

2017-04-27 10:1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祖长云

  随着网络不断普及,不少单位通过开通QQ群、微信、微博等网络互动平台,开辟民意通道,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然而,少数党员干部热衷于坐在办公室点鼠标、敲键盘,不再深入基层访民情、搞调研,用“上网”替代了“上门”。(4月26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网络时代的发展提升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便捷了沟通渠道,群众的问题可以及时的向有关部门反映,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然而,这并不代表党政人员就可以不用走出办公室,死守“上网”这一阵地。单纯的通过“上网”了解民情,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了解民情、服务群众不仅需要“上网”,更需要“上门”。

  网上反映的问题还需要上门进行核实。网络的畅通,可以让群众畅所欲言,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网络向相关部门反映。然而,对于所反映问题真实性,并不能只凭网上所述。有些群众的问题,可能是只针对自身利益,所说情况或者过于夸大,或者有所偏向。因此,不能只靠一方的言论来解决问题,不然会缺乏有效的证据,从而造成误判。所以,还需在网上了解的同时进行上门核实,确保反映问题的真实性。

  对于那些还不能运用网络这一手段的群众,还需要上门服务。上网确实方便了群众与政府的沟通,然而,这只是针对会上网的人群。对于一部分基层群众,还根本不会上网,就更不用说运用网络反映问题了。因此,上门服务,到群众身边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党员干部去到现场、见到群众,群众的态度不一样;同群众面对面交流,干部对问题的感受也不一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政府部门也与时俱进,“上网”办公成为有效的手段,畅通的网络渠道、及时掌握群众诉求。然而,“上门”了解百姓的喜怒哀乐、所思所盼,做到有的放矢,为民排忧解难、解疑释惑。虽然所用手段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了解民情,服务群众,所以不该有所偏颇,应该两者并重,双管齐下,共同为人民服务。

 

  

  

 

责任编辑:李颖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