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不要盯着课文的“假”而忽略其实质价值

2017-03-21 16:2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沈经伟

  最近,关于某版本的二年级课本中《爱迪生救妈妈》以及某版本五年级上册的《地震中的父子》的“假课文”的帖子在网络上爆炸式的热传,引得许多人的关注和质疑。

  许多网友通过“人肉搜索”般的狂热心劲,掘地三尺般的耐力搜罗有力的证据,证明着其是“假课文”。世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是1886年做的,而爱迪生7岁那年是1854年,不可能有这种手术。而《地震中的父子》讲了父亲到学校救助儿子及儿子同学的故事,但据考证,当年的洛杉矶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的凌晨4点31分,凌晨的学校,怎么会有学生?

  课文虽假,但是其文字中的内容价值营养却很富盈。小学教育,主要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孩子树立和矫正正确的向善至善的模糊观念,让孩子明白,看见某件事情知道课本中学过,亦或老师教导过,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心里面有一种模糊的模仿或者听教观念。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能看见这样的场景:在等红绿灯的过程中,小孩常常拽住急于过马路的爸爸或妈妈,“书本上说(老师说),‘红灯停,绿灯行,黄灯注意左右张望来往车辆’。”这就是一件很小平常的事情,却能反映出书本教育的价值所在。

  之所以会出现“假课文”,当然,与教材的编辑工作者的严谨工作态度有关,但也不排除掺杂着其他方面的诸多因素。但是,既然存在“假课文”的现象,那么,在网上应该形成一股强劲之风,与教师们共同探讨,在教学的过程中该如何的补救,既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假”的原因,又能让学生理解和感悟到编写此篇文章的精神价值。而不是,揪出教材中的“假课文”,在网上肆无忌惮的鞭挞教材。

  课文有点失误在常人来看是在所难免。盯着文章的真实性在纠结,在斤斤计较。课本不是用来作批斗的对象,而是用来读的,用来 “学做真人”的基石阶梯。施教者和家长是否能够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将“假”的信息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既明白当时的历史条件原因,又能深刻的体会到课文的真实价值所在,再辅之给予纠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思维探索性的探讨练习,更能推助学生的独立思考。

  再者,小学每个人都经历过,但是对于课文的内容,现在几乎忘却的差不多,而且每一段时间教材都会增减些新鲜的血夜。但是,内容虽然几乎忘却的一干二净,而课文的内容价值早已潜移默化的融入到自身血夜中,塑造起我们健全的人格。(沈经伟)

责任编辑:刘晓婧
新闻关键词:课文学生教材课本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