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民俗喜庆堂让村民“喜有所依”

2017-02-27 10:5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 王传合 

  “从前办个红白事儿费心劳力,现在是省心舒心!”家住江苏如皋的王小坤,是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孝子,今年家里老人75岁大寿,王小坤寻思着要好好表表孝心。但现在风气变了,他也不想大操大办,在朋友的推荐下,他选择了江安镇周庄社区设立的“民俗喜庆堂”,能吃饭能听戏,气氛热闹,花费也不多。(225日《光明日报》) 

  我国乃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对红白喜事十分重视,在很多农村地区,谁家一旦遇到红白喜事,总要举行个仪式,办几桌酒席,这样的习俗,在很多乡村习以为常。过去,碰到个红白喜事,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人们往往是各行其是,有的与移风易俗大相径庭。在一些地区,婚丧嫁娶攀比奢办、名目繁多的礼仪往来等陈规陋习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现在好了,周庄社区的“民俗喜庆堂”,既大力倡导文明节俭之风,也为村民解决了后顾之忧,一举两得。 

  这种食堂加舞台的“民俗喜庆堂”,好就好在既遵循了地方乡风民俗、满足了农民群众举办红白喜事的需求,又坚持移风易俗和勤俭节约、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看得出,“民俗喜庆堂”在移风易俗方能所起的作用还是蛮大的。有了“民俗喜庆堂”,农民群众举办红白喜事就有了依托,就可以喜有所乐、喜有所依。过去那种遇到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不良习俗,自然也就没有了市场。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扎实有效地做好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农民群众办好红白喜事,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重中之重。周庄社区的“民俗喜庆堂”说明,唯有根据农民群众的诉求,结合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实际,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喜庆堂”不啻是一种好的形式。只有做到未雨绸缪,将“民俗喜庆堂”办好,才能使好的社会风尚约定成俗,把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方媛媛
新闻关键词:红白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