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空巢老人“分离综合症”照出社会短板

2017-02-20 10:2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叶修桧 

  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家住姜堰区罗塘街道南苑社区的于小平十年如一日照顾空巢老人申淑琴,这份敬老友邻的善行被街坊邻居们传为美谈。(219日《苏中在线》) 

  在表扬于女士的同时,空巢老人的问题又一次摆在大家面前。尤其每年短暂热闹的春节过后,回家探望父母的子女们陆续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一些老人因子女再度远离,难以适应重归冷清的空巢生活,表现出抑郁、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食欲减退、头痛失眠、言语动作减少、烦躁不安等“分离综合症”。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不外乎三种: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据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2亿的空巢老人。 

  不断攀升的空巢老人数量和表现出的“分离综合症”,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短板。以前,为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只有少部分农村家庭有两三个孩子。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渐渐拉大,出现两极分化。大学毕业后,这些独生子女们为了美好的发展前程,选择相对比较发达的一线城市,不得不远离父母,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高房价、快节奏生活压力和高昂的生活成本,让他们渐渐淡忘了对父母关爱的那份初心,无暇顾及两鬓斑白的老人。 

  破解空巢老人“分离综合症”需社会共同努力。一是“常回家看看”亟需立法。对于老人而言,  精神赡养有时比物质赡养更重要,“常回家看看”是给钱、给物代替不了的。但是,现在年轻子女们迫于生活、事业的双重压力,总是以工作繁忙为由很少能够回家。如果法律明文规定看望父母的“探亲假”,也不会造成一年到头才回家一次。二是子女应主动关爱老人,古语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很多父母为了不影响子女工作,尽量控制不去打搅。此时,子女更应积极主动,在空闲之余,多打电话与父母谈心,甚至可以教会父母使用智能手机,实现面对面视频通话。三是社会应加大养老配套设施的建设,尤其要向农村倾斜,比如:建立老年社区、老年活动服务中心,同时加大养老保障的投入,让他们老有所依。 

  当然,空巢老人“分离综合症”更需要靠自身去调节,从思想上减少对子女的过渡依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合理寻找生活乐趣。 

    

  

责任编辑:方媛媛
新闻关键词:回家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