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坐等”领导的“官僚病”早该治

2017-02-17 09:2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孔德柱

  不久前,笔者参加灯会游园活动时,遭遇了一次“领导来齐才开始”现象。按照活动预告,灯会表演一点半开始,但时间到了却迟迟未见动静,询问后方得知因为领导没到齐,要两点开始。不少民众表示不满。(2月16日 《人民日报》) 

  众所周知,像灯会游园、文体活动、联欢晚会等面向群众的集体活动,无论是群众也好,还是领导也罢,都是以“参与者”身份融入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身并没有身份和地位上的“尊卑贵贱”之分。换句话说,谁也没有花费自己的时间“坐等”别人的权利和义务。 

  反观现实,“坐等领导”现象在部分地区的集体活动中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不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似乎早已成为了一种不言而喻的“思维定势”和“潜规则”。无论是搞活动,还是办晚会,乃至各种类型的大会小会,“白纸黑字”上的预定时间是让群众遵守的,领导的出席时间则靠自己“自行掌握”,具有很大“弹性”,少则迟到十几二十分钟,多则半个多小时。有的领导甚至养成了“领导就应该让别人坐等”、“领导就该‘压轴’”、“我来了才能开始”的“官僚病”。 

  要知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谁也不会白白花费自己宝贵时间浪费在本该避免的等待上。如果是遭遇特殊情况、客观原因实属情有可原。但长此以往的“坐等”领导,一方面会让群众反感,疏远党群、干群关系,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另一方面甚至有可能会腐蚀党的执政根基,动摇党的执政地位。 

  深究“坐等”领导的病因,还是官本位的官僚主义思想在作祟。在思想层面不能正确看待官与民之间的鱼与水之间的依存关系。想当然的去做一些“改变”,以开会最后入场、让别人坐等、活跃在聚光灯下来凸显自己的“尊贵”和“特殊”。 

  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炉火”越烧越旺,反腐倡廉、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持续升温,官僚主义的“病灶”已消“病根”却还有残余。领导干部的作风焕然一新,但细微之处不容忽视,还需提高警惕、持续用药。 

  《论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从思想层面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认识,对照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纪律作风要求,全方位、多角度、无死角的给自己“大检查”和“深反省”,认真梳理和仔细查找自己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上的突出问题,有没有类似“坐等”领导的“官僚病”,时刻绷紧作风这根弦,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坐等”领导的“官僚病”早该治。要扎进制度的“笼子”、织细织密干部监督网,念好执纪问责的“紧箍咒”。纪检监察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对纪律作风问题进行“明察暗访”,对思想松懈、作风不严不实、患有“官僚病”的党员领导干部,要用好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执纪问责的监督“利器”,保证抓早抓小、抓常抓严、有病就治。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面对轻微违反纪律规矩的问题,要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及早纠正,及时处理,治病救人,防止问题升级和蔓延成风,避免其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