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环保数据造假 干净了面子 脏了心

2017-02-07 15:4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王 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保工作深入推进。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决策的基础,然而一些地方和不法企业为逃避监管,在利益驱动下破坏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干扰监测系统正常运行,导致企业污染源数据问题频出,造假失真情况时有发生。(法制晚报2月7日)

  环保数据造假在一些企业已成习惯性行为,是寄生在环保领域的一颗“毒瘤”,其手段也各种各样,企业篡改自动监控数据屡见不鲜。半月谈网曾梳理出包括暗度陈仓、断污水注清水蒙混过关、给监测探头“戴口罩”、“阴阳台账”避监管在内等七大环保数据造假“障眼法”。这些“障眼法”虽然避过了一时的检查,但是数据的失真,对我国环境方面的治理带来了极大的阻碍,造成政府无法对环境进行正确的评估,这也是当前社会中政府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与居民满意度不符的重要原因。

  环境数据造假企业有之,政府官员亦有之。个别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执法人员为让环境监测数据合格,无所不用其极,想出各种荒诞办法,企图瞒天过海。去年,一则环保官员“监守自盗”的新闻引发公众关注。西安市长安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环保分局官员出于政绩考量,偷配钥匙,进行数据造假,为了造假成功,他们还窃取了电脑密码,用棉纱堵塞采样器,为防事情败露,他们还删除了部分监控录像,不可不谓“用心良苦”。笔者认为,倘若这些官员将心思都用在实实在在的正处,环境治理未必就不能取得成效。迈过法律的红线造假,也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环保数据造假,虽是干净了面子,脏的却是造假者的心。当前我国环境治理面临着巨大挑战,国家也将环境治理纳入到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一环之中,但是一小部分企业、官员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昧着良心,将造假视为常事,令人发指。笔者认为环境的治理需要自律,更需要监督,公民作为监督的重要力量,应调动起其积极性,投入到环境治理的战斗中来,让造假者无处遁形。其次,应加大环境造假的处罚力度,让造假者不敢为。对于官员在环境方面的考核,可变数据考核为实地环境检测、群众民意调查等方式。

  一言以蔽之,环境治理不能马虎,更不能造假,监测探头可以 “戴口罩”,但却不能给群众“戴眼罩”,干净的环境更需要一颗干净的心。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环保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