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用一片丹心筑造民族精神空间

2016-12-02 16:4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张晓韦

  “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红梅赞》散尽,荡气回肠精神扬。诚如是,好的文艺作品总能恰在共鸣处塑造人的内心,与时俱进地呼应民族和时代的精神诉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和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呼唤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文艺事业。文艺事业引导民族精神卓立于世,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工作者是塑造国民灵魂的“特殊工作者”,更需“一片丹心向阳开”。“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用一片赤诚之心担纲党和人民文艺事业的主笔。

  胸中有大义是文艺工作者自我塑造最基础的底色。胸中有大义即是有民族大义,怀有对民族最深厚的感情,秉持对民族文化民族最忠诚的自信。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凝聚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文艺工作者必须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将之作为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灯塔。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从社会实践中汲取的精神支柱,是支撑文艺工作者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艺工作者要有能够将文艺创作融入到宏大绵延的民族文化之中的文化自信,不忘本来,面对未来。

  心里有人民是文艺工作者自我塑造的价值取向。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必须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创作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人民为文艺工作者搭建了创作的舞台,为文艺事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人民是时代的雕刻者”,一辈辈一代代,春来播种,秋来收获,照着希望耕耘出时代的模样。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一切创作来源于人民,一切创作为了人民,在火热现实和丰厚的实践土壤上创作,作品不是星辰大海的天马行空,而是风雨春秋的平常生活。扎根于人民的文艺作品是最有生命力的,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文艺作品最令人心动,服务于人民的文艺作品才是精品力作。

  肩头有责任是文艺工作者自我塑造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传世的力作皆表达时代,放眼历史,文艺工作者肩负着记录历史和讴歌时代的重要使命。我们身处伟大的时代,祖国复兴步步铿锵,社会发展蓬勃昂扬,文艺工作者必须秉承对历史负责、对时代负责的态度为百花齐放的文艺之园播散汗水。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光”,文艺作品具备独特的艺术旨趣和情感功能。文艺工作者要紧抓社会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用文艺的力量来引导、感召和鼓舞人,积极创作无愧于人民的有温度的作品,方能以文载道,以文化人。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艺事业的兴衰关乎国运,经济的发展丰富着人民的物质空间,文艺工作者则为铸造民族精神空间而放歌。“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一片丹心筑精神,笔下天地宽。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