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好人法”到底好在哪

2016-11-23 14:4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子衿

  近年来,“扶不扶”已成为让公众颇感纠结的新闻热点,不少人表示每次看到这类新闻事件时都曾易地而处地设想过:假如是自己,到底扶不扶?扶,怕被人讹诈;不扶,又过不了良心这关,不得不说这类事件已成为拷问社会道德的一大难题。

  如今,面对频发的“救人被讹”事件,为保护善意同时激活社会正能量,多地出台“好人法”,以保护现场医疗急救行为,其中《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将于本月正式实施。笔者认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社会因“救人被讹”而日渐冷漠的不利局面。

  “好人法”有利于增强公民社会安全感。从被救者的角度来说,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被救者,当我们只身在外因突发意外或疾病倒在路边需要帮助时,如果旁人能伸出援手扶一把或给予急救,便很有可能挽救一条生命,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我们对社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反之,则会让我们对所生活的大环境失去信心。从救人者的角度来说,大多数人都愿意在别人需要急救时伸出援手,只是因为频发的“救人被讹”事件,让大家失去了“扶一把”的勇气,而“好人法”的实施将扫除救人者的顾虑,让他们能在确保自身清白、安全的情况下对别人施以援手。

  “好人法”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虽然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却也是一种具象的感受,从笔者自身来说是一种希望世界越来越美好的感情。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也都是良善之辈,很多时候他们在救助别人时并不是为了物质或精神奖励,而是因为他们相信世界的美好,并且用实际行动去证明和维护世界的美好,这是一种敬畏生命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善良的感情需要保护更需要发散,“好人法”的实施便能在保护良善之心的同时激发大众的效仿、向上心理,让这种社会责任感融入日常生活,从而成为人们的行为自觉。

  “好人法”有利于推进社会文明发展。地区的文明程度一般可以从两方面来考量,一方面是软件文明,比如人情味、文化气息,其中人情味又是软件文明的着力点。“好人法”以它惩恶扬善、维护正义的特性消减了人性的阴暗面,鼓励更多人向善,从而增加了地区社会的人情味,让生长在这里的人更有归属感,让旅居在此者更有认同感。另一方面是硬件文明,公共场所设置的急救设施以及公民掌握的急救技能便囊括在其中。这些基础设施、急救技能对21世纪的新型社会来说是必备的,它们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救人于生死之间。“好人法”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这类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它普及到中小城镇、甚至乡村,而不光是停留在大城市,同时也能激发大众学习急救技能的意愿,从而为更多的生命争取“黄金时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理想中的大同世界总是让人生起无限向往。虽然人不能一味地生活在理想中,却可以不断向理想靠近,期待“好人法”能发挥其效用,并在不断的完善中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