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重新绽放戏剧艺术的光彩
文/磊磊
在今年里约奥运会的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上,我国选手宫金杰、钟天使佩戴着有京剧脸谱图案的头盔参赛,意外走红国内外网络。以这种独特方式在国际亮相,脸谱这一中国传统戏曲的化妆造型艺术再度获得关注。(10月13日《南方日报》)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富足,人民也渐渐注重精神内涵的需求。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等各领域只有紧跟时代脉搏,贴合人民需求,以更美丽的故事,更动人的情节,更充沛的感情,才能在源源不断的文艺作品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符合这个时代的人民对高质量文艺作品的期待。不但创新的文艺作品需要与时俱进,传统形式的文艺作品更要温故而知新,重新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今年里约奥运会上,京剧脸谱图案因印在我国选手的头盔上,而意外走红国内外网络。脸谱这一中国传统戏曲的化妆造型艺术,再度获得人民的高度关注。这是一场美丽的意外,可传统文艺的延续绝不能依赖无法预知的“意外”。传承优秀文化从来都不是一场赌局,抱有侥幸心理的态度注定会出局,输掉的可能是一去不复返的艺术精髓。
有的如京剧脸谱,因其剧种的不断丰富而得以发展;而有些地方剧种的脸谱,则因诸多因素逐渐没落。潮剧脸谱,正是其中一门逐渐没落的脸谱艺术。脸谱艺术的没落,与剧种的衰退不无关联。这种古老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曾经盛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是潮汕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
如在十年前,潮剧团每次下乡演出,常有数千名群众从周围村庄涌来,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戏剧的存亡同样遵循自然法则,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之一,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亦不可能始终保持它的本色不会褪去。市场经济的制约、现代艺术形式的冲击、艺术水平的下降、人才的流失等,都是致其艰难发展的因素。
地方戏曲尤其是稀有剧种的生存空间日渐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地方戏陷入困境甚至失传可以说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中国艺术研究院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地方戏剧种上世纪50年代有317个,80年代初有360多个,到现在保存下来的仅200多个。近20年有100多个剧种已经消亡。可见,保护与弘扬传统文艺迫在眉睫。
2006年5月20日,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层面的重视,仅仅只是开始。一方面,地方戏剧要深深地扎根于地方土壤,立足于当地,借助网络空间辐射于全世界。另一方面,地方戏剧必须敢于革新,结合现代元素,在不会改变其艺术灵魂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创造出触及现代人民灵魂深处的东西。从而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做到这两点,关键还需要艺术传承后继有人。亦如潮剧的脸谱发展史存在极大的空白,主要就缘于脸谱艺术传承过程中出现断链。艺校发展几十年来也并无与之相应的专业,加上懂得画脸谱的老艺人多已离世,继承这门技艺的新一代则少之又少。
无论是潮剧艺术还是脸谱艺术,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出新,才能形成适应时代的艺术特色。只要有重新焕发的价值,就不应当丢弃弥足珍贵的文化。老祖宗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艺术成就,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让潮剧这朵艺术奇葩绽放得更加鲜艳,需要后继有人,更需要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