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杜家毫“忠诚”观的灵魂在于“其身正”

2016-09-29 08:5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作者:宾语

  9月27日,《人民日报》以《将绝对忠诚铸入灵魂》为题,刊载了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在省委宣传部调研时的讲话。杜家毫要求宣传干部必须持之以恒抓好党的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道德高线,坚决守住纪律底线、规矩红线。

  “奢糜之始,危亡之渐。”杜家毫在湖南省委宣传部调研时打开三个问号:一个人天天想着升官发财,能忠诚吗?天天想着自己的仕途,能忠诚吗?天天想着琢磨人,能忠诚吗?振聋发聩的“三问”之后是对“忠诚”的诠释:忠诚是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作支撑的。胸怀坦荡、襟怀坦白,公而忘私、勤奋敬业,无私无畏、敢于担当,只有以这些为基础,才能造就一个人的忠诚。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孔子认为,为政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下命令,百姓也会按他的意愿去做;如果自身不干净,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服从。这话被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放在宣传干部身上,同样有警鉴意义。

  忠诚的人,一定是坦荡的人;忠诚的人,一定是无私无畏的人。“坦荡”与“无私无畏”,说到底还是要做到“其身正”。“其身正”才能“衣正影不斜,修德治其身”;“其身正”才能把党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其身正”才能与群众心贴心,心连心;“其身正”讲出的湖南故事才能入眼入耳入心,传递的湖南声音才能不走调,不变味。

  “其身正”才能“衣正影不斜,修德治其身”。

  2013年3月,杜家毫从黑龙江调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并被提名为省长人选。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次会议上作任职前发言时,杜家毫郑重承诺:“作为一名新湖南人,我一定牢记责任,不辱使命,为建设美丽富饶的湖南贡献自己的全部心血与力量。”

  从2013年3月20日履新湖南,到9月28日,杜家毫来湘已经整整1289天,也是他担任省委书记满月的日子。来湖南后,他主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湘江保护与治理工作,冠名“一号重点工程”。“要么不干,要干就要想清楚、看明白、干到底,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这句话,杜家毫经常挂在嘴边。从大年初二独自骑自行车暗访调查湘江水质,到率队督战郴州三十六湾、衡阳水口山、湘潭竹埠港、株洲清水塘、娄底锡矿山等湘江流域五大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再到乘船逐一调研“一湖四水”的保护治理和开发……3年下来,湘江水更清了、两岸的风景也更绿了。

  正因为杜家毫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的“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湘江乡愁,成了7200万湖湘儿女共同的乡愁。

  “其身正”才能把党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党要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梦想,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做到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不管刮什么风、下什么雨,都能因“其身正”而“我自岿然不动”。只有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好、阐释好、贯彻好,才能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万众一心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其身正”才能与人民群众心贴心,心连心。

  众所周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就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要做到“全心全意”,就必须做到“其身正”。

  正因为做到了“其身正”,作为湖南的执政者,杜家毫才能说出“我努力从伟人故里、红色文化中激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不懈动力,从厚重的湖湘文化中汲取敢为人先、实事求是的精神食粮”的深情话语;正因为做到了“其身正”,让湖南人民看到了杜家毫来湖南工作三年多所做的努力和三湘大地三年多来发生的深刻变化。

  今年2月25日,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文雄在《光明日报》发表《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扛鼎之作》的署名文章,希望湖南的文艺工作者要像周立波等老一辈艺术家那样,走出书斋、走向生活,沉下去、贴地皮、接地气、沾人气,写有“温度”的作品,做“暖心”的文艺工作者,使作品始终保持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

  要求艺术家们深入下去的,张文雄自己首先深入了下去。正因为有了26次到十八洞村调研扶贫的“下沉”经历,正因为把自己根植于群众中,根植于生活中,根植于泥土中,才创作出了散发着浓浓湘味的最“暖心”春晚歌曲《不知该怎么称呼你》。

  “其身正,不令而行。”7月26日至9月20日,湖南12台新创剧目集中晋京展演,湘风湘韵“湘”见晚,湘土湘情“湘”得欢,湘戏湘音“湘”更新,湘山湘水“湘”团圆。湘戏晋京既向全国人民推介了湖南的优秀剧目,充分展示了近三年来湖南省艺术创作取得的新成果,也让从湖南走向全国的艺术舞台,被更多的人熟悉和记住。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专程观看了湘剧《月亮粑粑》,对演出和湘剧剧种给予高度评价。

  “其身正”讲出的湖南故事才能入眼入耳入心,传递的湖南声音才能不走调,不变味。

  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文雄有个著名的“隔河论”:宣传思想工作不能与普通群众“隔着一条河”,要解决宣传思想工作到不了岸的问题,善于进行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把“大众化”与“化大众”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网上流传一个说法,湖南的领导是最会讲湖南故事的。

  今年6月12日,杜家毫发表署名文章《一次意外“收获”》,通过法国红色小镇蒙达尔纪“一栋小楼”与革命先驱赴法国勤工俭学的生动故事,让这栋小楼成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的生动课堂。

  这不是杜家毫讲的故事第一次引起关注,去年底长沙磁浮列车开通试运行之际,他发表署名文章《写在长沙磁浮列车开通试运行之时》,讲述的我国第一条投入商业化运营的中低速磁浮交通快线落地湖南的故事,今年6月24日发表署名文章《让一江清水更好地造福湖南人民》,讲述湘江水清、“一湖四水”和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保护与治理的故事。杜家毫的故事受到了网友的热捧,也感动了许多人。

  今年年初,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文雄通过“一粒种子”、“一座书院”和“一部电影”,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世界最早大学之一的岳麓书院和电影《阿凡达》取景地的故事讲到联合国,让世界多层次感受湖南魅力,增进了国际社会对包括湖南文化在内的中华文明的了解。

  如今,用“大众化”的故事“化大众”成了湖南新闻舆论工作新常态。2013年以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每年坚持“记者走基层”、“新春走基层”、“新春走基层感知新湖南”活动,讲述了大量带着泥土气息的接地气的湖南故事、中国故事,《湖南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让湖南卫视“走”成了一档“老乡”欢迎、“老外”爱看的王牌栏目。

  目前,华声在线在全国地方新闻网站位居前五,新湖南客户端下载数突破1100万,居全国党报新闻客户端第一方阵,《湖南新闻联播》《经视新闻》等权威新闻在芒果TV上分条播发,第一时间生动、精准传播省委、省政府声音,日均视频播放量超过1.6亿。红网红网时刻新闻客户端用户已达1300万,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杂志推出的“新闻网站App传播力榜”上,红网“时刻”与新华炫闻(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央视网)等APP稳居榜单前列。

  “其身正”,才能“下笔对得起时代,发声无愧于未来”,才能讲好有思想、有温度的湖南故事,传播好有品质、鼓舞人的湖南声音,才能让世界看到一个充满魅力、散发活力的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文/宾语)

责任编辑:王海燕
新闻关键词:杜家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