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冒名顶替”上大学 错位的人生谁之过

2016-03-21 16:0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金倩

  一个被交易的大学机会造成了两个王娜娜错位的人生。2016年3月19日,周口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周口发布”通报王娜娜事件调查 结果:王娜娜被顶替事件属实,假“王娜娜”学籍、学历信息被省教育厅按规定注销,毕业证书被宣布无效,假“王娜娜”被商水县教育体育局解聘,9名责任人受 处分。对王娜娜来说,这13年的错位人生终于有了一个交代。(光明网 2016年3月21日) 

  近日,“王娜娜”被顶替上学一事受到广泛关注。两个陌路人因为一个大学梦,命运在不经意间被改变。普通百姓对高考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从小处说,它是决定一个人能否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从大处讲,它关乎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更关乎社会公平正义。显然,两个王娜娜错位的人生让这一公平制度蒙羞了。 

  考试选拔制度出漏子,制度的有效性和可信度都会打折扣,相关部门难辞其责。毫无疑问,一份有效的成绩成为高校录取的依据,如果考生想上演“变身记”,从所在学校、教育部门到公安部门,哪一关松懈了、哪一关被“搞定”,都会酿成如今仍含混不清的身份之争、疑团密布的“招考事故”。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多道监管关口成了一推就开的虚掩大门,没有阻止冒名上大学的脚步。 

  其实,只要不能摆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假王娜娜”就完不成冒名顶替的过程。如果相关部门严格依规办事,也许不会让“假王娜娜”潜伏如此之久。我们在感叹相关人员神通广大的同时,更担忧一系列制度设计形同虚设。 

  但是,事实上,还有多少王娜娜们的姓名权、受教育权被人盗用,一直蒙在鼓里?还有多少弱势群体的权利被权力肆意践踏?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要扎紧招考制度篱笆墙,一次两次偶然的个案曝光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创新制度设计,痛下决心砸破招考暗箱,还学生一个公平的上学机会,圆莘莘学子一个上学梦。

责任编辑:鲁珊珊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