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表扬需要“求”是一种社会悲哀

2016-02-18 17:1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杜垚杰

  求求你,表扬我……2月16日,新文化报96618热线电话接到了一位张姓男子(张金彪)的电话,在电话中,他将自己多年来做的好事说了出来,希望新文化报能够报道出来。(2月18日《新文化报》)

  做好事不留名历来为人津津乐道,或许这样的模式更符合国人习惯中的思维定势。但显然,这一次张金彪请求媒体报道个人事迹没有遵循常规发展套路。与其说张金彪想登报求表扬是令人莞尔的“行为艺术”,毋宁说是发乎内心的悲怆逼问,表扬需要“求”是一张沉重的道德试纸,是一种社会悲哀。

  “醉温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张金彪并不缺少表扬,“长春好人张金彪”在诸多媒体已经崭露头角。之所以希望媒体对其事迹进行宣传并不是为满足个人虚荣心,而是要通过表扬来感染其他人去做好事,这就是他“求求你,表扬我”的初衷。毋庸置疑,宣传表扬做好事既是社会主流价值取向,也是彰显人性光辉的契机。做好事不留名的行为方式的确崇高,但做了好事“要表扬”,也不会让好事的质量“打折”,有利于营造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

  “子贡赎人”与“子路受牛”是张金彪高调“求表扬”行为很好的佐证,也让见义勇为与“好人有好报”的社会价值地位得以巩固。尽管如此,但如果表扬需要“求”的话,反而透露出一种社会悲哀。

  一悲为对道德的认知。在许多人看来,完美的道德容不得一粒沙子,做好事就应该不求回报。即便是8年捐资20万助学,一旦掺与了功利,那么做好事的道德性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许多人看来,君子助人,就应该“不言利”;面对别人的回报,也应该“不受利”。二悲为媒体的责任。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通讯社,舆情传播呈现出快速、迅捷、放大的趋势特点。然而,我们的部分媒体总是将焦点集中在一些娱乐八卦、捕风捉影、流言蜚语上,为了所谓的“吸引力”而大肆寻找炒作噱头。三悲为社会对施恩者的重视。现在社会对施恩者的态度并不宽容,往往以是否“低调”作为评判道德高尚与否的标准。私心本身并没有优劣,有私心也并不意味着道德低下,求表扬、求宣传,弘扬社会正能量正是无私的表现。如果一个社会道德缺失,这肯定不是私心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

  “人与人之间应该倡导一种爱的循环”。中国梦,价值魂。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观建设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尽管“求求你,表扬我”对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有正面的推进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到“求”字后面的社会悲哀。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