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为拒赔将孩子丢店里:求孩子心理的阴影面积

2015-12-01 10:2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王桂江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可是为了一个杯子就把孩子赔店里,是不是过了?

  本月28日在成都,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三岁的女儿到崇州街子古镇玩耍,因为孩子无意摔坏了一个杯子,家长不乐意买,于是就把孩子赔在了店里,更可气的是孩子的家长还动手打了孩子。一个年仅三岁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吗?

  对于孩子而言,三岁正是一个好奇的年龄,对于孩子造成的过错或者损失,多数的家长还是会以孩子活泼好动为理由来安慰自己,找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找孩子的麻烦。在孩子的儿童教育阶段,作为“第一任老师的”家长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你怎么做,孩子怎么学,你因为一点小事打了她一耳光,回头孩子长大了,遇事也是对孩子一耳光,这样的恶性循环,想想便觉着可怕。

  未成年儿童的教育应该理性。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有部分家长喜欢拿孩子来出气,虐童案时有发生。孩子对于父母的行为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判断,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知道该向谁去说,是不是该去说,于是只能默默承受,用哭这样最原始的方式来对父母的暴力表示反抗,然而越哭越打,久而久之,可能孩子连哭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眼神里充满的恐惧占据孩子的内心,造成的创伤是永久的,孩子内心的阴影面积,再怎么也求不出来。所以,包容、耐心显得非常重要,和睦的家庭环境和适时的鼓励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深。

  树立好的榜样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只是一个杯子而已,价格也是大众可以接受,既然是孩子的错,大人为何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谦虚诚实的榜样,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并能够为自己的错误来埋单?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家长的拒绝,是对“强买强卖”的质疑,不得不思考,孩子的父母,在工作上是不是这样,错误都是别人的。

  法律应当为未成年人的成长保驾护航。

  《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提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事实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当然,两位家长的做法,违法了。事实是家长对于这样的行为并没有感到后悔,所做所为也显得理直气壮。末了是老人陪着女儿出来,关心的还是那二十几块钱。这二十几块钱的分量真重,重过了血肉亲情。

  2015年,有省份出台了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白皮书,对保护法中的一些内容作了细化。笔者认为,这样的行为值得鼓励和肯定,未成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法律应当为未成年人的成长保驾护航。

  “被家暴”儿童心理干预需有所介入。

  被“遗弃”不管不问,“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 “我是不是不招人喜欢”这样的想法或许已经在孩子的心中成形。对于受过家暴或不良家庭环境影响的儿童而言,心理干预的介入很有必要。引导孩子培养正确的做事方式,养成勇于担当的行为习惯,掌握合理的情绪发泄方式和进行心理关爱,都将对儿童的心理矫正产生积极作用。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有关爱、有引导、有保护、有监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才能接住民族复兴的大旗。

责任编辑:罗燕
新闻关键词:拒赔孩子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