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少年救助站事件更应该成为一种制度完善的契机

2015-06-02 17:0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刘颂寒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前不久,中国之声连续追踪报道了河南信阳13岁男孩走失半年后离奇死亡,家属质疑在救助站受虐待饿死的事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发后,当地成立联合调查组,要求迅速查清事实,依纪依法严肃处理。(2015/6/1 人民网)

  不久前被曝光救助站的干尸案件,经历过了一个多月的调查,终于将真相公布于众了。虽然,其中并没有人们猜测的毒打、虐待等行为,但是孩子也的确存在因为救治不及时等问题,最终导致类悲剧的发生。从这样的悲剧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一些制度存在的不完整,杜绝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才是对民众最好的回答。

  因为这次事件而受到处分的人员多达18人,其数目之多也体现了本次事件倘若其中有一个环节卡控及时,就不必让这样的悲剧发生。也正是这18人的集体失职,最终导致了一个孩子生命的逝去。

  倘若当初民警能够认真做好失踪人口调查,而不是一句警局资料全部联网来敷衍家属,可能孩子就不会出现在救助站。倘若孩子在接收、托养、治疗等环节进行指纹采集、及时安排就医和发布寻亲公告等必要措施的话,便不会让网民对于这起事件惊呼“救助站是一个吃人的地方”。

  其实,各部门工作人员的集体失职,绝对不是偶然发生的。想必从很长时间,就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并且没有人去监督和整治,最终才导致了这样的恶果。该事件伤害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家庭的感情,更是一个社会公益部门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借着本次事件,好好来整治有关部门之间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一系列的完善措施,才能对得起孩子的在天之灵。

  处分涉嫌失职的当事人很重要,但要如何保证不要让其它的地方,继续发生类似的事情,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不难发现的是,在某些社会公益部门,如救助站这些地方,我们一般都普通民众都很难监督。并且,其中大多数民众也不会去关注这些地方。所以,要让这些地方真正杜绝上班不认真,敷衍对待民众等行为,就要加强平时的整治力度,让内部管理更加透明化,并且允许普通每一个民众都能成为监督者,开辟绿色通道来让他们反映问题。

  一个制度的完善需要的是群策群力,需要更多去听取一下民众的意见,而不仅仅只是用一份18人的处分名单来做为本次事件的遮羞布。要让本次事件成为一种倒逼制度完善的契机,是有关部门领导需要好好认真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少年救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