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的新变化、新意义与新期待
一年一度率先开幕的全国政协会议,往往就是观察政风、作风的一个“窗口”。今年全国两会在民主协商方面的新变化,如增加了男服务生倒水、武警战士不再向委员敬礼、在人民大会堂和各驻地的会议室等地点均不允许吸烟、节俭之风继续升级成为一种“新常态”、督察组首度进驻并设立“会风会纪意见箱”、俞正声主席在政协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反腐败”……迅速引发了人们关注、热议和点赞。
实际上,核心的新变化,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政协会议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就已经点名明:一是协商形式的探索实践有了新发展,“双周”座谈会制度就是全国政协一张亮丽的名片;二是协商民主的实质作用不断得到发挥,“意见如实快捷地报送给党中央、国务院,不少被采纳落实,效果很好”,姚明委员的提议就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三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大家都很任性”,政协不是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
形式上的新变化,是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生动体现,是良好的政风及社会风气的示范和引领。实质上的新变化,无论是委员们围绕中国未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就业、医药卫生、养老,以及环境治理等群众关心的热点的提案,还是俞正声主席的报告,都自觉贯穿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政协工作提出的任务使命。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中国式商量”的命题,并在今年2月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我们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俞正声主席则在报告中作出了“五个新”的承诺:“做到协商民主有新加强,民主监督有新举措,制度建设有新进展,增进团结有新作为,履职能力有新提高”,协商民主正在广泛多层制度化的轨道上向前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政协不能例外,政协更是重要的推进力量。“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涉及到方方面面,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内部商量好怎么办,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够,就想把事情办成办好是很难的。”协商民主对于推进“四个全面”的意义不言而明。
当然,要更好地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我们对协商民主就有了新的期待,切实贯彻落实“五个新”,实现人民政协的新发展,开创新局面。俞正声主席已经提出了原则,“协商民主要始终做到平等协商,不强加于人;真诚协商,不敷衍了事;民主协商,不强求一致;务实协商,不流于形式”。委员们也已经开始提出建议,比如百度的李彦宏就建议可以在专题协商、双周协商的基础上增加跨界协商。这实际上也是今年政协会议最大的新变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一步加强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的思路已经明确,将研究制定规范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相关意见,制定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工作规则,修订政协专门委员会通则,强化制度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健全委员履职评价机制。一个制度化、法治化的协商民主即将呈现在我们面前,也将更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激发群众动力,在“四个全面”的部署下,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郭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