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年底“乱花钱”,反映监管制度缺陷

2014-11-27 16:0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王晓禹   

  再过几天,就要进入2014年倒计时的节奏了。每每此时,学生们开始想着放寒假,农民工准备返乡过年,商家店铺都会有年终盘点,而一些政府部门官员也会翻开财务账单,盘算着如何将预算余额用完。这就是年底“突击花钱”。据媒体报道,10月财政收支情况显示,1至10月,全国财政支出约11.4万亿元,完成预算74.2%;按照年初2014年全国财政支出153037亿元的预算,11月和12月全国财政支出将高达39484亿元。(人民网 11月26日)

  近年来政府部门的年底“乱花钱”现象给政府形象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所谓年底“乱花钱”,本质是在浪费纳税人的税款,正是因为当前多数地方政府花钱不透明,政府花钱行为缺乏来自社会与公众的有效监督,才导致一些地方为保证下年度能够获得充裕的预算资金,年底突击花钱。年底“突击花钱”变成“乱花钱“,监督乏力是重要原因,

  一来年底“突击花钱”的透明度很低。要提高监督质量,首先就是要信息透明。按照常理,纳税人是有权知道公共财政使用情况的,但现实中,政府往往并没有主动公开这些信息。如果财政支出更加透明,即使不能解决“年末突击花钱”的问题,至少也可以因为得知了真实情况而让“年末突击花钱”的问题脱敏。

  二来年底“突击花钱”对于腐败问题的监管力度不足。人大往往只注重花钱数量,不注重花钱质量,审计部门也没有切实的对策。一些地方为了保证来年预算充裕纵容部分单位突击花钱,于是某些政府工作人员利用这种现象,在包括政府采购在内等项目花钱上故意“买高不买低”,从竞标者与供货商处获得私利与好处。比如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出现“买高不买低”现象,年底“突击花钱”导致了是采购活动背后存在潜规则与腐败。

  三来年底“突击花钱”存在财政预算执行制度上的缺陷。按照惯例,每年全国人大在3月份才批准中央财政预算,中央财政的钱拨付到地方时已经是第三、四季度。管“钱袋子”的和花钱的严重不同步,也会逼迫地方政府部门在一年中花钱时“前紧后松”,这不仅不能说明“钱多的花不完”,反而反映出财政制度的缺陷。

  无论是从要求财政支出体现统筹均衡原则出发,还是就消除民众疑虑和误解考量,健全预算监管、避免年底“乱花钱”,都势在必行。这需要财政部门进一步健全各单位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政府花钱公开透明工作力度,这样才可能切实有效地杜绝部分地方年底“乱花钱“现象出现,防止更大程度上的资金浪费。

责任编辑:鲁珊珊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