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莫让“最牛车补”绑架“公车改革”初衷

2014-10-30 16:3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安子州

  总经理每月6800元,副总经理每月4800元,部门正职与副职每月分别为3600元、3200元……这并不是企业工资单,而是深圳一家国企近日出台的公车改革补贴方案。该方案被不少网友戏称为高于政府司局级标准的“最牛车补”。(10月30日《新京报》)

  7月16日,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明确了公车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两个车改文件提出,2014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应力争基本完成;2015年底前,地方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基本完成;2016年底,公车改革全面完成。其中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为:规定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消除车轮上的腐败行为,是多年来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不说公务用车的巨大开支给财政造成的巨额负担,就说公车的实际使用,据有关方面估算,真正用于公务活动的不足三分之一。因此,向车轮上的腐败“开刀”,不仅是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大好事。

  与此同时,国企公车改革也正提上日程,但目前较高的自由裁量权使得部分国企从“公车浪费”走向“滥发车补”,由此可能引发的问题亟须警惕。这种担忧并未空穴来风,据报道,深圳市口岸管理服务中心在最新车改方案中规定,总经理每月6800元,被戏称为“最牛车补”,引起了一些网友的集体吐槽。

  此次被媒体曝光的深圳国企,其总经理每月车补竟达到中央单位司局级的5倍多,这显然与此次车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明显是背道而驰的,同时更是违背了目前已启动的国企薪酬改革的基本原则。可见,每月6800元的“最牛车补”是变相加工资,是权力的“自肥”,使公车补贴演化为一种福利收入,使一些原本不合理的职务消费合法化,甚至利用改革谋取不当利益。而且,如果车贴标准过高,单位交通费用支出可能不降反升,偏离改革的方向。

  另外,一些国有企业大多是按行政级别划分补贴数额,而没有与岗位特点和工作量挂钩,有的单位中职位越高车补越高,在机关内部造成不公,扭曲了公车使用的性质。因此,公车改革涉不仅要稳妥推出,更要确保做好,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有效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方针政策都能落到实处。

  首先,好经就怕歪念,对于那些把车补当做“自肥”的新马甲的领导干部,该问责的问责,该处理的处理,该追究法律责任的要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这样才能有效刹住这股“自肥”之风。其次,实行公车改革的难点在于合理确定公务用车的补贴标准。从原则上说,车贴标准不宜单纯地按照职务等级来划分,避免车补演变为 “集体加薪”,而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工资和物价水平、不同工作岗位用车需求和实际工作量来确定车贴标准,最好是按公务活动的实际支出实报实销。再次,虽然中办、国办下发了两个车改文件,但调整对象并不包括国有企业,仅明确要适时启动事业单位、国企、国有金融企业相关改革,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改革。这样就容易造成国企在处于规制“真空期”的车改补贴异化成部分高管的隐形薪酬。因此,这就还需要相关部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操作细则,从制度上设防,防止“最牛车补”绑架“公车改革”。

  任何一项改革成功,三分靠政策,七分靠落实。现在只能说公车改革有了一个满意的开局,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这更加考验有关部门的智慧和决心。

责任编辑:鲁珊珊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