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中国高铁出海 越负盛名越需冷静

2014-09-19 13:4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李研宇

  英国首相卡梅伦11日在伦敦会见了出席第六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卡梅伦表示,英方欢迎中国企业来英投资,这是英国经济和英中关系未来的力量。希望双方提高在核能、高铁等大型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水平,在G20布里斯班峰会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国际在线914日) 

  英国首相卡梅伦与中国高铁有着不解之缘。去年12月访华前就曾表示:“最想吃火锅,期待坐中国的高铁。”此后在访华期间,又向中国敞开了投资英国HS2(连接伦敦和英格兰北方)高铁项目的大门。他还获得了中国总理李克强赠送的一座中国高铁模型。时隔九个月,卡梅伦再次提出了加大在高铁领域与中国合作的意向。 

  卡梅伦向中国高铁伸出橄榄枝,再一次证实了中国高铁的盛名。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中国高铁从无到有,迎头而上,飞速发展,至2013年末,随着宁杭、杭甬、津秦、厦深、西宝等一批新建高速铁路投入运营,高速铁路总营业里程达到11028公里,在建高铁规模1.2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投产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近年来,中国高铁出海的步伐也在加速中。从东南亚到中东欧,从澳大利亚到拉丁美洲,从委内瑞拉的迪阿高铁到土耳其的安伊高铁,中国高铁活跃的身影跨越重洋,遍布世界各地。 

  低成本、自主知识产权、适应性强等优势让中国高铁享誉全球,使得高铁逐渐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高铁的出海也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然而,即便是“盛名之下无虚士”,高铁的出海之路也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需要冷静地面对。 

  首先,高铁出海必须对收益和成本进行全盘考虑。无论是寻求市场,还是寻求资源,从长远看都必须是有利可图的,否则出海战略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对于项目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充分细致的定量分析和准确预测,形成可行性报告,而不能为了出海而出海,盲目一哄而上。 

  其次,高铁出海必须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在政局不稳的国家和地区,高铁项目存在一定政治风险;特殊的气候及地质条件,可能造成高铁项目本身的建设风险;高铁项目预测不准,客流量未达到预期,建成后的投资收回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些高铁项目的本土化要求,也会使得原本在中国本土的低成本优势大打折扣。 

  换句话说,高铁出海战略,应当建立从供应链到建造到运营的整体的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地脱颖而出,才能实现“中国创造”的真正价值。在现在优势的基础上,以持续创新为动力,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通过更加务实和灵活的策略,让高铁出海战略全面深入推动,也让总理送出的中国高铁模型在世界遍地生根发芽,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鲁珊珊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