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抢戴“贫困县”帽子,你光彩吗?

2013-03-10 17:2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文/朱波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富县不愿摘穷帽子”,成了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针对之前媒体关于山西大同县为获得资助争当贫困县的报道,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范小建表示:“国家要加大对扶贫地区的支持力度,但贫困地区还是要自力更生,提高自身实力。扶贫部门也要做好导向工作,不提倡当贫困县。”(3月7日《农民日报》)

  “富县不愿摘穷帽子”,可见这个“穷帽子”诱惑力之大。报道说,一顶贫困县的帽子,不仅意味着大量资金、项目,还有来自各方面的支持。于是,有些县看着“邻居”藏富,打着“贫困不是我的错”之理由,便蠢蠢欲动,开始了“逐贫”。

  说白了,抢戴贫困县帽子,如同愚人抢戴“绿帽子”如出一辙,是不光彩的愚蠢行为,不是社会的进步,而是一种可怕的倒退行为,甚至与全面成小康社会背道而驰。一个地方发展落后,主要是领路的官员不行。抢戴贫困县帽子,暴露出一些官员“懒政”、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等病态心理,是我们全面成小康社会的绊脚石。

  要消除抢戴“贫困帽子”的怪现象,首先要让地方官员从思想和认识上有所转变,消除执政惰性,不能把地方发展的希望完完全全地寄托在国家的帮助、扶持上,要深挖地方潜力、迎头追赶。同时,还要管好“戴贫困帽子”机制,不能乱盖乱戴。要与时俱进地、科学地去制定贫困县标准,要科学地去评定一个地区贫困与否,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一个地区的各项发展指标进行打假挤水,杜绝违规、违纪、暗箱操作。最后,要完善“摘贫困帽子”机制,定期对扶贫县进行综合检查,如果其已经不符合戴“贫困帽子”,那么就要及时摘掉,让给更需要这顶“帽子”的地方。坚决做到均衡发展、全面小康,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责任编辑:宋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