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拿什么化解高铁票价质疑?

2012-12-24 08:3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京广高铁12月26日全线贯通运营。针对民众反映的票价过高问题,铁道部官员表示,“现行票价是试行价,一些方面会与时俱进”,“有一部分人认为高也是正常的,也会有部分人认为价格适当”。(12月23日《新京报》)

  这些年,伴随“高铁时代”的急速驶来,每逢新高铁线路开通,针对票价“太高”的质疑抱怨,几乎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京广高铁当然也不会例外。

  京广高铁票价所以被抱怨“太高”,首先当然还是因为,与一般大众的普遍收入水平相比,最低865元最高2727元的价格确实太高。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农村居民纯收入6977元。这意味,即使是最低的865元,也差不多相当于半个月的城镇居民收入和一个半月的农村居民收入。至于2727元最高价,甚至远超飞机全价票,即便中高收入群体恐怕也不会认为“价格适当”。

  这正像有广州市民表示的,“一等座和商务座票价,商务人士也不一定都负担得了,还不如坐飞机”。

  这或许从侧面再次见证了这样一个逼仄现实,相比铁路突飞猛进的提速,目前我国一般民众收入的增长速度,确乎是太过滞后、明显“赶不上趟”了。因此,完整的事实真相也许是,票价“太高”并不都是票价本身造成的,同时也是因为我们“太低”的收入凸显了高铁票价的“太高”。高铁速度快、确实能为人们节省大量时间,所以高铁票价并非完全“贵得没理由”,但问题是,时下大多数国人缺的并不止是时间,更缺钱。据《小康》杂志此前一项调查,超过60%的人选择“没钱没闲”或“有闲没钱”。

  而具体回到高铁定价本身,其所以普遍被认为“太高”,显然还与铁路自身服务密切相关:其一,高铁定价的具体过程和依据,并不公开透明,缺乏“政府定价”应有的开放性。如现行票价具体究竟都由哪些成本构成、是否包含不合理的豪华采购成本,究竟多大程度考虑了消费者承受力,实际上都并没有一个明确说法和详细账单,更缺乏一个“公开征求意见或听证”的程序。

  其二,从目前由“二等、一等、特等、商务”构成的票价结构来看,其非公益特征也十分明显。——作为重要大众交通工具的铁路,是否应该设置如此繁多的高端高价车票,而低端则只有“二等票”一种选择?

  其三,相比飞机票价,高铁票价设计的灵活性和选择性,也显得很差。如飞机票普遍有十分灵活、随行就市的浮动、打折政策,而高铁票价则极少浮动、打折,均是十分僵硬一刀切的一口价。同时,另一方面,伴随高铁开通,同线普通低价列车大量停开,也是铁路部门的习惯做法,导致大量旅客丧失选择权、“被高铁”。

  因此,面对民众的高铁票价质疑,铁路部门不能仅满足于“部分人认为价格适当”,或停留于笼统的“会与时俱进”,其接下来可以和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其实还是很多的。比如,公开详尽的定价依据和成本构成,提高高铁票价的说服力和公信力。不断改进优化高铁票价结构,通过压缩减少豪华高端票、增加普通票,提升高铁票价的公益性,以便让更多普通民众分享共享高铁发展成果。尽量减少普通列车的停开,避免“被高铁”,充分尊重收入不高国情下的民众差异化的铁路消费需求。充分向航空部门学习,制定更加灵活完善的票价浮动和打折措施、晚点赔偿措施,不断提升高铁服务的品质和诚意。 (山东商报张贵峰)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高铁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