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传承齐鲁文脉,共赏立冬之美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当二十四节气的指针悄然转向立冬,大地便褪去秋日的斑斓,步入万物休憩、积蓄能量的季节。在这时序更迭的节点,源远流长的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与立冬节气相互交融,共同诉说着关于自然、生命与人文的古老智慧,焕发出历久弥新的时代光彩。
顺应时令的自然智慧。齐鲁大地,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其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节气文化精髓高度契合。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不仅是自然气候转换的信号,更是古人顺应天时、调整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礼记·月令》中记载立冬之象:“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这种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与敬畏,与儒家倡导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一脉相通,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在立冬时节,人们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法则,不仅是身体上的保暖进补、休养生息,还是精神上的沉淀与内省,都与儒家修养身心、韬光养晦的理念相契合。
民俗活动中的文化温度。立冬节气,在齐鲁传统中,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活动与人间温情。“立冬补冬,补嘴空”,北方地区尤其是山东,素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以抵御严寒,祈求平安。这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不仅暖胃暖心,更代表着家庭团聚、孝亲敬老的人伦之乐,是齐鲁文化中“民以食为天”及注重家庭伦理的生动体现。此外,民间还有酿酒、腌菜、在地窖藏蔬等准备过冬的习俗,展现了劳动人民顺应自然、勤俭持家的智慧与韧性。
传统智慧的当代价值。穿越千年,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与立冬节气所蕴含的尊重自然、顺应时令、注重家庭、修养德行等核心内涵,在今日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果我们在立冬之日稍作停歇,感受季节变换的脚步,体会“藏”的哲学——藏锋、藏智、藏养,会有助于我们涵养宁静淡泊的心境,积蓄面向未来的力量。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孝道、仁爱、节俭、和谐等,融入立冬节俗的传承与创新中,不仅能丰富当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能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凝聚力。
立冬,是自然的号令,也是文化的回响。当古老的齐鲁智慧与节气的韵律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时光的流转,更是文明血脉的延续。让我们在凛冽初至的冬日,品味这份穿越时空的文化馈赠,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在传承中创新,在守望中前行,共同谱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崭新篇章。(文/王倩)
- 聊诚评|立冬藏暖,岁月耕香2025-11-06
- 聊诚评|立冬至 藏锋芒 蓄新章2025-11-06
- 聊诚评|立冬:万物冬藏待新生,莫负韶华勇向前2024-11-07
- 聊诚评|立冬:迎冬藏暖,启悟新章2024-11-07
- 聊诚评|立冬:人间朝暮 冬之伊始2024-11-06
- 聊诚评|立冬:天地初藏,冬韵如约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