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汲齐鲁文脉活水 润今朝奋进沃土

2025-11-06 08:13:08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谈及中华文明的厚重与绵长,齐鲁大地总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坐标。这里,儒家思想发源,稷下学宫开百家争鸣先河,文脉悠远,底蕴深沉。然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谈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并非为了沉湎往昔荣光,而是要探寻其中跨越时空的智慧与力量,让其如涓涓活水,滋养当下的生活与发展。这需要我们从细微处着眼,于平实处用力。

  于“孝亲睦邻”的寻常礼俗中,筑牢社会和谐的根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最鲜明的印记之一,便是融入日常的伦理规范。从“父母在,不远游”的牵挂,到“里仁为美”的邻里观,这些理念并非高悬的教条,而是体现在一餐一饭的孝敬、一句问候的关心中。在当下,社区结构变迁,人际关系面临新挑战,这些古老智慧尤显珍贵。我们倡导的,不是刻板的复古,而是鼓励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常回家看看,用心经营家庭关系;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主动与邻里打招呼,参与社区公共事务,重建守望相助的温情。这“推己及人”的朴素实践,正是构建和谐友善社会的坚实细胞,是从最小社会单元凝聚起的向善力量。

  从“革故鼎新”的历史脉动中,汲取敢为人先的胆魄。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只有沉稳持重的一面,它内里一直跃动着创新的脉搏。管仲变法,富国强兵,开改革先声;稷下学宫,诸子并立,启思想碰撞。这都彰显了不拘一格、务求实效的智慧。今天,我们面对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正需要从这份传统中找回那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勇气。它激励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墨守成规,敢于用新思路破解老问题,勇于在技术攻关、产业升级、制度优化中探索新路径。将这份“敢为天下先”的胆识融入时代精神,方能于变局中开新局。

  借“实干担当”的圣贤风范,砥砺建功立业的行动自觉。山东自古多豪杰与实干家,从孔子周游列国、汲汲于理想传播,到墨子奔走止战、身体力行其“兼爱”“非攻”主张,都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入世情怀和担当精神。他们不尚空谈,强调“听其言而观其行”,注重在行动中成就价值。这份“士不可不弘毅”的担当,与今日我们所倡导的实干精神、奋斗哲学高度契合。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弘扬传统美德,还是推动社会进步,最终都要落脚于脚踏实地的行动。激励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科技创新前沿、乡村振兴一线、社会服务岗位上,勇挑重担,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书写新时代的答卷。

  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是浩瀚的宝藏,更是活的资源。让我们以务实的态度,从小处着手,从自身做起,将其中的精华要义转化为日常行为的准则、干事创业的智慧、砥砺前行的动力。如此,古老文脉方能真正“活”在当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底蕴深厚的齐鲁力量。(文/曹晓茹)

责任编辑:吴晓慧
新闻关键词:齐鲁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