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秋种里的民生新图景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金秋时节的齐鲁大地,不止有黄河大集的热闹烟火,更有田野间翻涌的秋种热潮。秋种里藏着乡村振兴的密码,更写满了民生幸福的答案。
秋种的田野上,跳动着科技赋能的“新脉搏”。在鲁北地区的玉米基地,多光谱无人机配合田间传感器,24小时采集土壤数据并传输至智慧平台,实现水肥精准补给。据种植户反馈,这套系统能让玉米亩均成本下降约50元,产量提升7%左右,还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鲁西部分县区的沙性土壤地块,推广应用精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后,不仅节水25%、节肥15%,还实现了15%以上的增产。科技的注入,让千年农耕告别“看天吃饭”,变成了“靠技增收”。
秋种的田埂边,凝聚着服务下沉的“暖力量”。多地组建农机应急服务队和技术服务小组,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播种深度控制、镇压装置使用等关键技术要点。当地搭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已为大面积农田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农户节约成本20%。部分合作社采用新式播种技术,既减少30%化肥用量,又通过精准控制播种宽幅为增产奠基。这些下沉到田间的服务,让农户的秋种之路少了困惑,多了底气。
秋种的期待中,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如今的秋种,早已不是单一的粮食播种,而是“粮经饲”统筹、“种养加”结合的立体布局。不少种粮大户采用耐密型品种和气吸式单粒精播技术,将玉米种植密度大幅提升,亩产突破900公斤。特色种植领域同样成果显著,部分地区通过科学种植技术发展辣椒产业,亩产超1000斤,亩收入可达万元,还带动数千农户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山区果园借助水肥一体化设备和土壤改良技术,水果产量较往年显著提升。每一粒播下的种子,都是农户对来年收成的期盼,更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基石。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而秋种是连接今秋与明春的桥梁。这片土地上的秋种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最朴实的民生温度。当科技、服务与希望在秋日的田野上交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丰收的伏笔,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是民生幸福的坚实底色。(文/王博)
- 聊诚评|秋种正当时,绘就现代农业新图景2025-11-05
- 聊诚评|秋种:在时序与土地间播下希望2025-10-31
- 聊诚评|秋种,在金黄的底色上播撒希望2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