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齐鲁饭香映重阳:老年幸福食堂的敬老答卷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山东,从运河古城到胶东半岛,从鲁中乡村到省会社区,一座座幸福食堂正以一餐热饭、一场活动、一份关怀,将重阳节“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融入民生实践。作为人口大省,山东持续将养老服务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全省老年幸福食堂的探索不仅是齐鲁大地“老有颐养”建设的生动缩影,更让传统节日的敬老内涵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精准布局,重阳“暖餐”触达每位老人。山东以福彩公益金为支撑,全力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城乡全覆盖,让重阳节的“暖”延伸到每个角落。各地摒弃“一刀切”模式,根据镇街发展差异制定幸福食堂建设规划,从城区社区的便民站点到乡村院落的温馨食堂,助餐服务如重阳节的暖阳,照亮老人的生活。补助政策的普惠性更让重阳“暖餐”无差别。全省多地将助餐补助扩至高龄老年群体,取消户籍限制,无论是本地常住老人,还是随子女来鲁的外地老人,都能平等享受福利。鲁中社区的食堂内,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捧着热饭笑着说:“以前重阳节盼着孩子回家,现在食堂比家里还热闹,这饭吃着心里暖!”这份安心,正是山东以民生实践传承重阳敬老精神的生动体现。
多元共担,携手汇聚重阳“敬老力”。幸福食堂的可持续运营,如同重阳节的“百家宴”,需要多方携手。山东践行“多方协同”养老理念,各地积极构建“多元共担”机制,恰是汇聚社会各界敬老力量的纽带。“五点模式”整合政府、村居、社会、企业、老人力量,“三点模式”“四点模式”灵活适配不同区域需求,让每一份投入都成为重阳节的“敬老礼”。重阳节前后,齐鲁大地的幸福食堂里温情涌动,社区的幸福食堂联合爱心企业,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送重阳餐,让敬老服务不留空白。济南“国企送重阳礼”、日照“村集体办重阳宴”、烟台“社区联办敬老餐”等模式相互呼应,让齐鲁大地的重阳敬老氛围愈发浓厚。
服务升级,重阳“孝意”不止于饭。从“吃饱”到“幸福”,山东老年幸福食堂的功能持续拓展,让重阳节的敬老内涵更丰富。多地推行“中央厨房+智慧平台+服务站点”模式,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加推“孝心点餐”服务,子女可远程为父母定制重阳专属餐;专用送餐车穿梭在各个小区、乡村,不仅送热饭,还为老人带去重阳节健康手册。不少乡村的幸福食堂更是重阳敬老的“主阵地”:重阳节当天,这里既有镇卫生院的免费义诊,为老人检查身体;又有志愿者组织的文艺表演,唱吕剧、剪窗花、演小品,让老人乐在其中;“信用+公益”机制下,参与服务的村民能兑换重阳慰问品,带动更多人加入敬老队伍。这种“餐饮+N”的服务闭环,与山东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建设的规划高度契合,让重阳节的“孝意”超越餐桌,化为长期的关怀。
岁岁重阳,年年安康。从齐鲁大地各处食堂重阳节的袅袅饭香,到全省各地站点的敬老行动,山东正以民生实践传承节日文化。当食堂的烟火气遇上重阳节的敬老情,“老有颐养”的承诺便有了最温暖的注脚。(文/王晶)
- 聊诚评|让爱在重阳长长久久2024-10-11
- 聊诚评|重阳节:温情映照尊老敬老新风尚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