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以科学之力筑就创新未来

2025-09-30 16:32:3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金秋九月步入尾声,2025年全国科普月也即将画上圆满句点。回望这个承载着特殊意义的月份,自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以来,它已然成为连接科研殿堂与寻常巷陌的纽带,成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更成为驱动社会创新发展的无形引擎。

 全国科普月,是激发公众科学兴趣的“金钥匙”。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如繁星般闪耀。在中国科技馆,“科创筑基・科普惠民”创新成果展吸引了无数目光,30余个科研团队的智慧结晶在这里汇聚,从可穿戴电子织物到月球生命罐,从对构齿轮到磁控4D打印及软体机器人,这些新奇有趣的展品,让公众近距离触摸到科技的脉搏,感受到科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北京科学中心特效影院的“北科看片会”别具一格,通过“特效影片+思政课堂”的创新模式,在播放反映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展现科学家风采影片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让青少年在震撼的视听体验中,深刻领悟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在他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这些活动,以趣味性为切入点,成功点燃了公众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更多人主动投身于科学知识的海洋。

 全国科普月,也是科普资源均衡化的“推进器”。以往,不同地区在科普资源的获取与利用上存在较大差距。但如今,全国科普月为缩小这一差距提供了绝佳契机。在偏远的乡村,“流动科普百县千车万里行”活动将科普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农业科技小院的专家们带来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在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科普边疆行”“科学文化精品进边疆”等活动蓬勃开展,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科学的阳光普照每一寸土地。通过这些努力,科普资源得以更广泛、更均衡地分布,无论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人们都能平等地享受科普带来的红利。

 全国科普月,更是科普创新发展的“催化剂”。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普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座、展览形式。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线上科普平台蓬勃发展,实现了科普内容的精准推送。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让科普变得更加生动立体,如“天・宫阙航天科学探索与艺术展”,将航天科技与视听艺术、互动装置相结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浩瀚宇宙,亲身体验航天魅力。同时,科普与艺术、文化深度融合,科普剧、科普音乐会等形式不断涌现,为科普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以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持续推动科普事业迈向新高度。

  在这个临近收尾却依旧充满力量的九月,那些沉淀下的科学认知、萌发的探索热情,早已超越时间的界限。让我们带着这份收获,持续传播科学之道,当科学之光点亮每一个角落,当创新理念融入每一次实践,我们必将汇聚起建设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文/沙晓迪)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