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晒书续文脉 典籍照征途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9月27日上午,“声流金石 纸落云烟”——2025年山东省藏书大会暨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开幕仪式在孔子博物馆举行,130件唐宋元珍贵典籍与630余张藏书票联袂亮相,让观众在墨香中触摸文明脉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古籍作为书籍的“活化石”,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密码。守护古籍就是守护文明根脉,活化古籍方能为进步赋能。
护本:以匠心筑牢传承根基
古籍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保护第一”是传承的前提。历经14年“人上门”“书上门”式普查,山东已基本摸清12万部近200万册古籍的家底,为保护工作锚定方向。今年,“鲁壁重光”特展上的《六朝写经残卷》穿越千五百年时光而来,其完好留存离不开专业呵护。聊城海源阁启动“归阁工程”,通过数字采集让散佚海外的宋版古籍“回家”,数字化库房更让珍本得到永久安全保存。从建设省级古籍修复站点到筹备古籍保护重点实验室,匠心守护让古籍得以跨越岁月阻隔,成为文明延续的“活载体”。
活化:以创新架起古今桥梁
破解藏用两难,创新是关键路径。今年上线的山东省古籍数字资源平台,让古籍实现“数字化保护、公益化使用”,济宁、枣庄等地同步推进古籍“化数上云”,市民足不出户可览千卷典籍。海源阁早已超越藏书楼的传统定位,通过经典诵读、研学体验等活动,2024年接待青少年团队达1.6万人次。更有山东广播电视台打造纪录片《墨子》,以影像语言解读《道藏》中的墨家智慧,让古籍里的思想走进大众视野。这些实践证明,唯有让古籍从“库房”走向“生活”,才能真正释放其文化价值。
育人:以文脉涵养进步力量
古籍是启迪智慧、推动进步的宝贵财富。今年全省古籍工作座谈会上,五部门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将古籍保护与教育传承深度融合。在“阅读的风景”藏书票展览中,中外艺术珍品交融呈现,既彰显书籍的文化分量,更培育着公众的阅读自觉。从《儒典》《齐鲁文库》的编纂出版,到“国学小名士”诵读赛的常态化开展,古籍正成为涵养家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教材,为社会进步注入精神动力。
书页翻过千年,文脉绵延不绝。从鲁壁藏书的传说到数字时代的晒书盛会,古籍保护的实践始终与文明进步同频共振。当每一卷古籍都得到珍视,每一种智慧都得以传承,文明的阶梯必将愈发坚实,民族的未来必将愈发光明。(文/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