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枣庄榴红映粮仓!小石榴种出乡村振兴好风光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9月24日,2025石榴产业发展大会在枣庄开幕。这场以“榴火燃情聚枣庄籽籽同心创未来”为主题的盛会,不仅迎来了中外嘉宾共话产业发展,更见证了石榴分子育种基地揭牌、国家林业行业标准《石榴》发布等关键节点。而这背后,是枣庄2000年石榴栽培史的厚积薄发——12万亩榴园年产超1.2亿斤鲜果,冠世榴园半年接待游客124万人次,小石榴正以全产业链姿态,成为齐鲁大地“粮满仓、好风光”的生动注脚。
榴园如仓:把“特色田”种成“丰收仓”
枣庄的石榴园,从不是单一的果园,而是特色农业的“丰收粮仓”。523份石榴种质资源稳居全国第一、世界前列,为产业筑牢“种子根基”;精品种植示范园里,科学栽培让12万亩榴园年产超1.2亿斤鲜果,相当于每户村民捧回“千斤增收果”。更难得的是“吃干榨净”的智慧:石榴籽酿成酒、榨成运动饮料,石榴皮制成兽药,石榴花开发成花茶,原本的“边角料”成了延伸产业链的“金疙瘩”,让特色农业实现“亩产超千斤、亩值超万元”,把“小特产”种成了“大粮仓”。
榴业如链:让“产业链”串起“好风光”
“粮满仓”的底气在全产业链,“好风光”的韵味在融合创新。枣庄打造的“育繁推、产加销、农文旅”全链条,像金线串珠般串联起科研、生产与文旅:科研端,中国农业大学团队深度合作、分子育种基地落地,为产业装上“科技引擎”;加工端,洗化用品等新品让石榴从“舌尖”走进“生活”;文旅端,冠世榴园里游客品鲜果、赏盆景,半年1.2亿元旅游收入让“榴园景”变“增收景”。而上合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枣庄分中心落地、亚美尼亚提出合作意向,更让枣庄石榴从“地方特产”迈向“国际名片”,让乡村既有“丰收景”,更有“开放态”。
榴心如籽:以“标准化”筑牢“振兴基”
大会发布的国家林业行业标准《石榴》,是枣庄石榴产业的“定盘星”。从苗木选育到鲜果分级,从栽培管理到贮藏保鲜,统一规范为“枣庄石榴”立起品质标尺——这既是为产品定规矩,更是为“粮满仓”守底线、为“好风光”固根基。就像“石榴王”评选、盆景技艺比拼,既是对品质的追求,也是对匠心的传承,这种“精益求精”,正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内生动力。
枣庄的石榴故事,是山东“土特产”文章的精彩一页,更是“粮满仓、好风光”的鲜活诠释:“粮满仓”不只是谷物丰收,更是特色产业提质;“好风光”不只是山水秀美,更是产业兴旺、百姓幸福。
如今榴红正艳,粮仓已满,风光正好。这颗小石榴种出的乡村振兴大格局,藏着土地的馈赠、科技的力量与百姓的笑脸。随着标准化推进、国际化合作,这颗“幸福果”必将结出更多硕果,为齐鲁大地的“粮满仓、好风光”写下更动人的注脚。(文/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