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以语为舟,载文明共赴新程

2025-09-19 17:10:0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语言是国家的血脉,是文明的基因。自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架起联结14亿人心声的桥梁。今年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推普周,既是对过往的回望,更是对新时代语言文明建设的擘画。从雪域到江南,从大漠到海岛,规范的通用语言文字,正悄然滋养民族精神根系,筑牢文化认同根基。

  语言统一藏着国家治理的千年智慧。“书同文,车同轨”的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195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标志着现代国家语言工程正式启航,如今我国普通话普及率已从2012年的70%提升至80.72%,识字人口规范汉字使用率超95%。语言统一不仅打破“十里不同音”的交流壁垒,更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山东多地开展“普通话+技能”培训,面向农村劳动力普及通用语言,助力他们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正是语言赋能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文化传承离不开语言这条精神纽带。语言是承载文化的活化石,记录着民族的集体记忆。教育部推进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让千年经典借由普通话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财富。山东曲阜依托儒家文化发源地优势,以普通话为载体开展“尼山诵读大会”,让《论语》中的经典名句通过标准发音走进校园、社区,让传统文化在规范语言中焕发新活力。与此同时,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上线,将汉字演变历程浓缩于指尖,让语言成为连接古今文明的纽带。

  数字时代的文明发展,催生出语言的全新活力。在数字技术重塑生活的当下,语言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标准化语言既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文化传播的核心竞争力。山东本土智能语音企业依托普通话语音数据库,研发出适用于政务、教育场景的智能交互系统,让规范语言成为数字服务的“通行证”;全球中文学习平台覆盖18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用户超600万人,让“汉语热”成为文明互鉴的生动注脚,而《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的发布,更让语言文明兼具了科技的便捷与人文的温度。

  推广普通话已超越工具属性。直播间里的乡村故事、国际会议上的中国主张、课堂中的经典书声,都是文化自信的诠释。让我们以推普周为契机,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用语言联结四方,以文明照亮复兴路,这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文/赵倩)

责任编辑:吴晓慧
新闻关键词: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