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开学季——不止是“重启”,更是成长“新序章”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开学季如约而至。在不少人眼中,开学季或许只是“暑假结束、重返课堂”的简单循环,但剥开表象便会发现,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藏着千万家庭的期待、教育者的坚守,更承载着每一代年轻人成长的重量,它从不是机械的“重启”,而是人生旅程里,一次充满仪式感的“新序章”开启。
开学季的底色,是千万家庭的“双向奔赴”。清晨六点的菜市场,家长们挑着新鲜的食材,盘算着孩子开学后的营养搭配;文具店里,孩子踮着脚选一支印着航天图案的钢笔,家长在旁边默默拎起厚厚的笔记本;火车站台上,送学的父母帮孩子把行李箱放上行李架,反复叮嘱“天冷加衣”“按时吃饭”……这些细碎的场景,是中国式家庭最朴素的牵挂。如今,随着交通与科技的发展,开学季的“奔赴”多了些新鲜模样:有的家庭选择自驾送学,一路欣赏风景、聊聊未来;有的孩子通过视频电话,让父母“云参观”新宿舍;还有的高校开通“学长志愿者专线”,从车站到校园,全程帮新生搬运行李、办理手续。形式更新了,不变的是家庭与孩子之间那份“你向前走,我为你护航”的默契,这份默契,让开学季有了最温暖的支撑。
开学季的内核,是教育者的“用心守护”。当学生还在收拾行囊时,老师们早已忙碌起来:提前一周整理教室,把新课表贴在最显眼的位置;在黑板上写下“欢迎回家”的粉笔字,旁边画满可爱的小图案;甚至提前了解每个学生的暑假经历,准备好针对性的开学第一课。他们知道,开学不宜直接上课,而是要先帮孩子把“心”从假期拉回校园,用温柔的方式消除“开学焦虑”。对于高校而言,开学季的准备更显细致:有的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当场办理助学金申请;有的学院准备了“新生大礼包”,里面装着校园地图、社团指南,甚至还有本地特色小吃;还有的老师会组织“破冰班会”,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通过小游戏熟悉彼此。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藏着教育者对“育人”的践行,他们明白,开学季的第一份“安全感”,能让学生更快适应新环境,更有勇气面对接下来的挑战。
开学季的意义,是年轻一代的“自我重塑”。对刚踏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开学意味着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开启“独立人生”的第一步;对初中生而言,开学是告别懵懂的童年,开始思考“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对高中生来说,开学是向着高考的目标迈进,为了实现人生的梦想而努力拼搏、奋发向上;对大学生而言,开学是离开家乡的庇护,真正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每个阶段的开学,都是一次“自我重塑”:可能是克服了“不敢举手发言”的胆怯,可能是学会了“合理分配学习与休息的时间”,可能是在社团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这些细微的改变,或许不会立刻显现,但会在日复一日的校园生活里,慢慢拼凑出一个更成熟、更坚定的自己。
开学季最动人的,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仪式,而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小确幸”——是老师在作业本上写下的“加油,你进步了”,是同学递过来的一块橡皮擦,是父母接放学时手里的小零食……这些细碎的瞬间,构成了开学季最真实的模样,也让“成长”这个词,变得具体而温暖。愿每个走进校园的人,都能在开学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带着勇气与热爱,写下人生的“新序章”,毕竟,每一次开学,都是为了更好地成长!(文/张庚)
- 聊诚评|在金秋的赛道上蓄力启航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