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八秩沂蒙魂:从烽火到复兴的精神长歌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沂蒙山上的晨雾漫过当年支前独轮车碾出的辙痕,临沂商城的集装箱掠过红嫂故居的石墙。八十年时光流转中,有一种精神始终鲜活——它从烽火里的乳汁与军鞋中凝魂,在实干者的掌心与汗水中续脉,这便是沂蒙精神,一段写在山河间、活在人心里的精神长歌。
烽火淬炼,精神在生死与共中铸魂
沂蒙精神的根,扎在战火纷飞的“党群同心”里。作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核心,沂蒙老区从不是孤立的战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定方向、八路军山东纵队战敌寇,沂蒙儿女则用最朴素的行动,把“家国”二字刻进骨血。
红嫂明德英以乳汁救伤员,那是“子弟兵即亲人”的本能反应;“沂蒙母亲”王换于舍亲护革命后代,彰显着“火种不能灭”的坚定坚守;315万双军鞋、11715万斤米面,更是千万百姓推着独轮车在枪林弹雨中写就的无私奉献。22万烈士埋骨这片土地,他们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把心掏给党”的忠诚浇筑的精神原乡。正是这种生死与共的联结,让沂蒙精神从诞生起就带着“水乳交融”的温度,成为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岁月传承,精神在实干坚守中续脉
八十年风雨未蚀其骨,沂蒙精神的魂,续在代代相传的“初心不改”里。它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旧物,而是跟着沂蒙人的脚步活在当下。
临沂商城从“小货郎”到“国际物流城”,商户们秉持着“支前敢拼命,创业敢闯路”的信念,这是精神里的“敢为”在发芽;沂蒙山区脱贫摘帽时,驻村书记牢记“党群同心啃硬骨”,是精神里的“齐心”在发力。在柴米油盐的坚守里,让精神的脉络越续越清晰,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时代赋能,精神在复兴路上焕新力
站在新起点,沂蒙精神的力,显在与发展同频的“双向奔赴”里。沂蒙精神已成为山东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各行各业的人们秉持着“实干敢为”的劲头,这正是精神里的“闯劲”在赋能;党员干部帮群众拎菜篮子时的实在,正是精神里“密切联系群众”的老规矩在落地。
当沂蒙精神顺着沂河水、靠着蒙山石融进人们的脚步,就成了山东人往强国路上走、往幸福日子里去的“定盘星”。而这跨越时空的精神回响里,是代代人把“初心”酿成“行动”的模样——就像当年红嫂托举伤员的手,如今正托着沂蒙的新朝阳,也托着整个齐鲁大地,向着复兴的远方稳稳前行。(文/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