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以仁心铸医魂,以担当护苍生

2025-08-21 17:20:3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从神农尝百草到张仲景著《伤寒论》,从华佗创麻沸散到李时珍编《本草纲目》,中国医者的仁心仁术始终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底色。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我们不仅要向白衣天使们致以崇高敬意,更应深刻思考医师群体所承载的时代使命。他们以生命守护生命,用专业诠释担当,在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中书写着不朽篇章。

  仁心为灯,医者大爱照亮生命至暗时刻。“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道出了医学的人文本质。在攻克中国小儿麻痹症的战役中,医学泰斗顾方舟先生一生躬行,研发出“糖丸”疫苗,让亿万儿童免于残疾;“最美村医”贺星龙24年骑坏7辆摩托车为乡亲送医送药。他们用行动证明,医学不仅是技术的精进,更是情感的传递。当代医者继承“大医精诚”的传统,将患者视为整体的人而非疾病的载体,用共情能力消弭医患隔阂。当一位儿科医生跪地手术的照片刷屏网络,我们看到的正是这种穿越千年仍熠熠生辉的仁爱之光。

  创新为刃,科技赋能开拓医学新疆界。从《黄帝内经》的“上工治未病”到现代精准医学,中国医者始终站在技术革新的潮头。屠呦呦从古籍中发掘青蒿素,挽救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王振义院士开创白血病“诱导分化疗法”,让“不治之症”成为历史。今天的医师群体更以5G远程手术、AI辅助诊断、基因编辑等技术突破边界。北京协和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上海瑞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无不彰显着“守正创新”的东方智慧。医学进步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医者用智慧与勇气凿刻的里程碑。

  坚守为盾,平凡岗位铸就时代精神坐标。医师的伟大不仅存在于高光时刻,更蕴藏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青藏高原上,吴天一院士60年研究高原病,守护驻藏官兵健康;感染科医生张文宏“共产党员先上”的誓言,折射出职业信仰的力量。据统计,我国每千人口医师数已达3.04人,但基层医生仍面临超负荷工作压力。当城市三甲医院专家坚持每周下乡坐诊,当年轻规培医师在急诊室连续奋战36小时,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正是健康中国最坚实的底座。

  “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中国医师节的设立,不仅是对550万医务工作者的礼赞,更是对全社会尊医重卫价值观的呼唤。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的修订完善到“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普惠推广,政策保障与技术创新正在为医者创造更好环境。但比制度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当我们以信任回应专业,以理解替代苛责,便是对白衣天使最好的致敬。(文/殷立军)

责任编辑:吴晓慧
新闻关键词:医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