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在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东昌葫芦好“丰”景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聊城东昌葫芦丰收在望之际,由东昌府区人民政府与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葫芦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开展,来自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10余家央级、省级媒体与农业品牌专家齐聚聊城,深入东昌府区葫芦产业一线,挖掘当地葫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秘密。这里的葫芦已经从传统产业种植发展成为全产业链,东昌葫芦的培育和发展也更为成熟,显示出一片好“丰”景。
东昌葫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的葫芦已经从种植自用,走向产业化,形成了独特的东昌葫芦文化。东昌葫芦的历史文化源远是深厚的。其种植历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班超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葫芦种子种在了这里。后来因为一宫廷艺人,在葫芦上做雕刻,让葫芦雕刻这门手艺开始在民间传播开来。在明清时期,葫芦雕刻买卖更为繁盛,成为运河繁荣时期的盛景之一。在历史演变中,东昌葫芦因为质地优良,谐音福禄,寓意吉祥,又被赋予了各种艺术形象,所以备受各个朝代的推崇,成为历史上闪闪发光的名器。
东昌葫芦有深厚的现实产业土壤。进入新时代,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东昌葫芦有了乡村产业振兴这一大舞台。它具有生态优势,是东昌府区的资源禀赋,是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优质项目。如今,小葫芦已经支起了富民强村的大产业。东昌府区通过成立专业葫芦种植经营合作社,按照品种、技术、管理、标准、模式“五统一”要求,建设葫芦良种培育基地和标准化种植基地,并建成中华葫芦文化园和“范制”葫芦示范基地,将葫芦种植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并实现了农文旅的融合,拓展了产业发展新空间。同时,成立“中国葫芦电商协会”,为葫芦产业插上电商羽翼,让葫芦傲然翱翔于国内外市场。
东昌葫芦有着更为美好的新未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东昌葫芦得到数字化的赋能,数字化、高端化、品牌化优势得到进一步显现。通过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葫芦文化产业数字创新应用平台”,东昌葫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更为广泛的传播。东昌府区更是精心打造出“葫芦文化艺术节”,自2007年以来,已累计举办16届,参展商也由最初60多家发展到现在7000多家,成交额由最初的600万元发展到惊人的2.9亿元,并且规模和影响力有望得到进一步增长,东昌葫芦在各方的努力下正在不断被擦亮。
东昌葫芦和聊城高质量发展密切结合。随着聊城高质量发展,东昌葫芦的名片也必将更为闪亮,也必能为聊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成为拉动聊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文/朱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