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四时绘齐鲁 丰光满粮仓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春华、夏耘、秋实、冬藏,四季更迭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一曲曲丰收的赞歌。从春日的嫩芽破土到冬日的仓廪盈实,山东以“粮满仓·好丰光”为主题,将农业的壮美画卷与文化的深厚底蕴交织成篇,让每一粒种子都成为时代叙事的注脚。
春华:麦浪初醒,希望的田野上奏响序曲
当渤海湾的暖风拂过黄河岸,齐鲁大地的麦田便从沉睡中苏醒。潍坊的万亩麦田里,无人机划过天际,播撒下春天的第一粒希望;德州的智慧农场中,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为幼苗定制“成长方案”。
这里的丰收,是科技与传统的共舞。老农蹲在田埂上,手指轻捻新芽,嘴角扬起的笑意与远处操控农机的青年遥相呼应。春日的“粮满仓”,不在仓廪,而在人心——那是对风调雨顺的祈愿,更是对“藏粮于技”的笃定。当“齐鲁粮仓”的春耕图景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全国人民都看到了:山东的春天,早已种下丰收的基因。
夏耘:瓜果飘香,甜蜜的产业里涌动活力
夏日的山东,是五彩斑斓的调色盘。烟台的樱桃红得透亮,寿光的蔬菜绿得发脆,莱阳的梨花结出金黄的硕果。在“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菜农们凌晨三点便开始采摘,冷链物流车满载着“山东好品”奔向全国餐桌;在沂蒙山区的果园里,网红主播举着手机穿梭在果林间,一声“家人们,下单即摘”让蜜桃销量翻番。
这里的丰收,是产业链的狂欢。从田间到车间,从直播间到展会厅,山东用“农业+工业”“农业+文旅”的融合模式,让夏日的“好丰光”不仅看得见,更摸得着、尝得到。当青岛国际啤酒节遇上潍坊农产品展销会,人们举杯畅饮时,杯中荡漾的何尝不是土地的馈赠?
秋实:金穗满仓,传统的仪式中沉淀文化
秋分时节,齐鲁大地迎来最隆重的时刻。在曲阜孔庙,祭孔大典与丰收祭礼交织,农人捧着新麦叩拜先师,感恩“天时地利人和”;在菏泽的晒秋场上,辣椒、玉米、大豆拼成巨幅国旗,游客们争相与“丰收墙”合影,定格幸福的表情包。
这里的丰收,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孩子们在研学基地体验石磨碾米,老人们坐在村口讲述“大禹治水与灌溉”的传说……当传统农事成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山东用行动证明:丰收不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是精神的共鸣。
冬藏:岁稔年丰,温暖的烟火里守护根基
冬日的山东,丰收的故事藏在热气腾腾的烟火里。在金乡的蒜库中,智能温控系统让大蒜“休眠”至来年;在章丘的铁锅作坊,匠人们敲打着千年技艺,将“丰收的味道”封存在一锅一铲中;而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母亲端出的胶东花饽饽、鲁西壮馍,无不诉说着对土地的敬畏。
这里的丰收,是可持续的智慧。从“粮满仓”到“粮久安”,山东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节水农业、严守耕地红线,为子孙后代留下“饭碗田”。当“黄河口大米”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当“诸城模式”升级为乡村振兴新范式,人们读懂:冬日的丰光,是春华秋实的延续,更是面向未来的底气。
当新时代的钟声敲响,齐鲁大地正以四季为笔、以丰收为墨,书写着农业强国的山东答卷。这答卷上,有科技的锋芒,有文化的温度,更有1亿山东人对“中国饭碗”的庄严承诺——因为这里的人们深知:唯有仓廪实,方知天下安;唯有好丰光,才不负韶华。(文/王妍美)
- 聊诚评|颗粒归仓“仓廪实”,农业大丰“天下安”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