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家书里的“中国结”:抗战精神的新时代回响

2025-08-08 16:52:28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当微博热搜#抗战烈士家书中国不保家何能存#的词条后跟着“爆”字,历史与现实完成了击掌。这些用手写在糙纸上的文字,在80年后的电子屏幕上依然烫得人心发疼。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那些穿越烽火的家书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字里行间沉甸甸的赤子之心实现了传承,让“家国同脉”的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纸短情长:将字里行间的担当“扛”起来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是激励我们克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血火家书到盛世华章,家书里的“小家大义”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回望那个年代的锁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最新展陈的37封战地家书,有一半写着相似的话:“若我不幸,弟妹即是父母儿女”,这种将家庭责任与国家命运捆绑的朴素认知,记录着一个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的集体觉醒。泛黄的信纸托起鲜红的信仰,褪色的墨迹映照永恒的赤诚,

  弦歌不辍:使穿越时空的对话“续”下去

  家书是穿越时空的无线电,发送着民族精神的密码。中学生把抗战家书改编成沉浸式话剧,老党员用方言诵读家书成为特殊党课,福建95后驻村书记把《抗战家书精选》列为乡村振兴夜校教材。当“天问一号”团队平均年龄33岁的青年工程师们,在发射前夜写下“火星,我们来了”的新时代家书时,历史完成了意味深长的接力。让当年战士们守护的“国”,成为今天孩子们可以安心逐梦的“家”。青春的热血,从来不该只在历史书里燃烧,更要在当下奋斗中沸腾。

 知行合一:让泛黄纸页里的初心“活”起来

  脚下的泥土有多厚,对祖国的热爱就有多深,新时代家国共构或许是对抗战家书最好的回应。航天基地的青年工程师用“归零”态度对待每个数据,网民用短视频、漫画等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记录报国行,新时代的爱国表达正在打破次元壁。张謇后人将企业家书与抗战家书合展,揭示实业救国与武装救国精神同源;红军后代组建家书宣讲团,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岗位建功的实际行动。战士用生命写就的家书,我们用奋斗续写回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就是要让家书里的精神年轮继续生长,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警示,更要积蓄强国有我的奋进力量,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中国家书。(文/张丽松)

责任编辑:崔永霞
新闻关键词: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