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赓续精神火种,让伟大抗战精神照亮复兴征程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历史的洪流奔腾向前,但总有一些精神坐标始终矗立在民族记忆中。83年前,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就钢铁长城,用生命和信仰凝结成伟大的抗战精神。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传承这份精神遗产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铭记历史,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灯塔。在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前,每年都有青少年将手写的和平誓言叠成千纸鹤;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下,越来越多的“00后”志愿者用多语言讲述民族记忆。这些场景印证着,抗战精神正在通过具象化的历史现场实现代际传承。当我们直面四行仓库的弹痕、触摸赵一曼的绝笔家书时,历史的回响便转化为精神的共振。数据显示,全国抗战类纪念馆年均接待访客超800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占比达65%,这段集体记忆的保鲜不仅需要纪念碑的挺立,更需要一代代人用手掌的温度触碰历史的真实。
精神滋养,激活攻坚克难的内生动力。西南联大旧址的银杏树前,有人用数字技术复原战火中的课堂;大别山区的村小学里,95后教师用AR技术再现飞夺泸定桥的壮举。当“小米加步枪”的坚韧转化为芯片研发的执着,当“拼到底”的呐喊化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冲锋,抗战精神已从历史语境跃入现实战场,成为攻克科技高峰、应对风险挑战的精神密码。
青春接力,谱写赓续薪火的时代华章。B站上《那年那兔那些事》的弹幕里,“这盛世如您所愿”刷满屏幕;王者荣耀“长城守卫军”皮肤销售额的5%被注入抗战文物保护基金。故宫文物南迁路线成为研学热土,年轻人背着行囊重走“文化长征”。这种“二次元”与“主旋律”的破壁融合,让抗战精神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清华大学“我愿以身许国”主题光影展中,00后用代码编写抗战英雄图鉴;95后UP主将《黄河大合唱》改编成说唱单曲播放超千万次。当精神传承遇上Z世代的创意表达,红色基因便在动漫、游戏、Vlog中找到了青春的打开方式。
精神的火炬永燃不熄!从太行山的烽火狼烟到星辰大海的征途如虹,伟大的抗战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它不仅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更应成为街头巷尾的底气、改革攻坚的锐气、创新突破的胆气。让我们以纪念馆为课堂、以奋斗为课本、以时代为考场,让这段用鲜血写就的精神史诗,永远澎湃在民族血脉之中。正如杨靖宇将军在绝境中的誓言:“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今天,我们可以坚定回答:只要精神火种不灭,民族的脊梁永远挺立,复兴的征程永远光明!(文/孙妍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