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向海图强:“半岛1号”扬起山东文旅新帆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当“好客山东·半岛1号”的船帆在胶东半岛四市海域同时展开,3505公里黄金海岸终于有了奔涌的“主动脉”。这场跨越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的海上联动,不仅是对散落海岸的文旅资源进行“串珠成链”的整合,更是山东文旅打破“内陆思维”、向海洋要发展新空间的战略一跃——从“临海带”到“海洋带”,从“看海”到“享海”,向海图强的蓝图正在浪花中铺展。
破局:让海岸线“流动”起来
山东的海,曾困于“看得见却游不透”的尴尬。青岛的奥帆中心与烟台的蓬莱阁,同属胶东半岛却像隔着“无形海湾”,游客想“一船连游”需辗转多地;威海的海岛与日照的沙滩,各有风情却难成“一程体验”。正如业内人所言:“过去我们守着3505公里海岸线,却像捧着分段的玻璃栈道,看得见对岸的风景,迈不过眼前的坎。”
“半岛1号”的启航,正是要打通这道“玻璃屏障”。首批开通的5条航线,像5条灵动的水脉:青岛“青旅奥帆号”载着游客在灵山岛与斋堂岛间穿梭,让“一岛一景”变成“一船多趣”;烟台“寻仙17号”直抵长岛,用“船票+景区免票”的引力,把渤海湾的客源“引”进山东海域;威海“威至港湾壹号”更打破船舶的边界,让航行本身成为“海上会客厅”。这些航线的本质,是让海岸线从“静态景观”变为“流动经济带”,让游客的“看海行程”能自然延伸成“跨市体验”,让“在山东看海”升级为“在山东玩透海”。
深耕:让海洋价值“立体”起来
在“半岛1号”的版图里,海洋不再只是“背景板”,而是文旅价值的“富矿”。青岛航线的“渔家午餐+火山岩研学”,把海岛的生态资源转化为体验项目;威海船舶的“会议+婚礼”功能,让海洋空间衍生出商务消费场景;烟台的“船票联动陆地景区”,则让“海上一小时”撬动“陆地一整天”的消费链条。这种“向海洋要效益”的深耕,正在重塑山东文旅的价值维度。
数据背后藏着更深刻的转变:东方海洋牧场的养殖区,开始对接航线开发“海钓+海鲜加工”体验;日照的渔民画非遗,被印上船票和文创产品;青岛的海洋科研机构,与航线合作推出“少年海洋学家”研学专线。当海洋的生态、文化、科研价值通过航线被激活,“向海图强”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支撑——它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渔民增收的账本、景区升级的蓝图、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致远:让陆海联动“共振”起来
“半岛1号”的航标,不仅指向深海,更连着陆地。当它的航线与“齐鲁1号”旅游列车的铁轨在地图上交织,山东的文旅版图便有了“陆海呼应”的骨架:乘邮轮看遍四市海景,转火车体验泰山雄、三孔韵,再沿黄河故道感受农耕文明——海洋的蓝、陆地的绿、文化的金,在全域旅游的棋盘上交融成画。
这条航线也在倒逼更深层的协同:四市共享客源数据,青岛的邮轮母港对接威海的海岛资源,烟台的渔家文化联动日照的沙滩经济;政府与企业联手破解“冬淡季”难题,规划“海上温泉游”“破冰观鸟线”,让“一季热”变成“四季旺”。这种打破行政壁垒的协作,正是“向海图强”的核心密码——不是某座城市的单打独斗,而是全省攥紧一个拳头,向海洋要发展空间。
从渤海湾的浪涛到黄海的碧波,“半岛1号”的船轮正在书写新的答案:山东的“向海图强”,不是征服海洋的豪迈,而是读懂海洋的智慧——让每一滴海水都流淌着经济活力,让每一段海岸线都生长着发展机遇。当这条黄金航线延伸得更远,山东必将在陆海联动中,真正走出一条“依海而兴、向海而强”的文旅新路径。(文/王鹏)
- 聊诚评|向海图强处 潮涌新篇章2025-02-07
- 聊诚评|“文化·科技·人才”三大锦囊,共筑“海洋强省”深蓝梦想2024-12-26
- 聊诚评|依海而生,向海而兴 共建山东海洋强省新篇2024-12-25
- 聊诚评|齐鲁深蓝梦:山东海洋经济的澎湃新篇章2024-12-11
- 聊诚评|扬帆起航,筑梦山东海洋经济强省2024-12-09
- 聊诚评|山东海洋经济:蓝色引擎,驱动未来2024-11-14
- 聊诚评|“绿”浪滚滚 山东海洋经济“新”能澎湃2024-11-04
- 聊诚评|扬帆深蓝 筑梦未来2024-11-01
- 聊诚评|山东向海图强的澎湃旋律2024-11-01
- 聊诚评|打造海洋强省,引领蓝色经济新高地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