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田埂上的中国创造

2025-07-09 22:45:1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夏收时节,麦浪翻涌如金涛。田埂之上,老农的目光追随着一台收割机在麦海间劈波斩浪——它搭载的北斗导航屏,如同大地上的慧眼,精准规划作业路径,让收割效率倍增。这寻常一幕,正是“了不起的中国创造”在广袤乡野间最朴素也最有力的注脚。中国创造的伟力,并非高悬云端,而是深深根植于泥土,生长于烟火人间。

  细察这份源于大地的创造,它并无炫目外壳,却在解决实际难题中焕发灼灼光华。乡亲手中,植保无人机如灵巧飞燕,避障飞行,省时省力更保安全;村办工厂内,环保生产线悄然运转,化废为宝,点“废”成金;昔日崎岖山路,如今被密集物流网络编织成坦途,山珍鲜果得以飞越重山,充实百姓口袋;村头巷尾,“智慧眼”默默守护,织就平安之网,默默提升着万千家庭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这些沾着露水、带着泥土芬芳的革新,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名号,却实实在在破解难题、提升效率、改善生活,是改变日常的踏实力量。

  这泥土中萌生的创造之力,其源头活水在何处?它源于千千万万如老农般肯钻研、善琢磨的普通劳动者,源于工厂车间里精益求精的工匠们指尖的执着,源于实验室里科技工作者们无声的攻坚克难。它更深深扎根于我们制度优势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丰沃土壤,亦奔涌在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千年血脉里。每一次微小的技术突破,每一件惠及民生的新工具诞生,都是这深沉力量的具体闪耀,最终汇聚成支撑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磅礴动能。

  凝望这田埂上的创造之光,我们在自豪之余,更应思索如何成为这创造洪流中的一滴水、一抔土。作为乡镇一员,我们不仅是创造的受益者,更是责无旁贷的参与者。于自身岗位,可如切如磋,多琢磨优化一项流程;在服务乡亲时,须用心用情,多思量一个便民的巧思;在日常生活中,当欣然拥抱新事物,为每一次有益尝试喝彩。纵使只是改良一枚农具配件,或推广一项实用技艺,都是为中国创造的宏伟画卷增添属于我们的独特一笔。

  田埂虽窄,其上奔涌的创新活力却足以承载一个民族阔步向前的宏大梦想。读懂这些带着泥土温度、解决实际问题的“中国创造”,我们便更能读懂这片土地上深埋的无限生机与澎湃动力。

  田间地头的创造,是泥土里长出的智慧,更是照亮寻常日子、通往更美未来的坚实路基。珍视每一次源于实践的智慧火花,呵护每一份脚踏实地的探索,让尊重创造、崇尚实干的风气在希望的田野上蔚然成林——这源自大地、服务人民的创造力,正是我们奔向更美好生活最硬实、最温暖的底气。(文/王良全)

责任编辑:崔永霞
新闻关键词:创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