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儒风润古今 文脉贯中西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从曲阜孔庙的晨钟唤醒千年礼乐,到聊城海源阁的典籍承载济世理想,儒家思想是流淌在齐鲁大地的文化血脉;从“仁义礼智信”的乡规民约,到“和而不同”的治理智慧,儒家智慧为当代社会提供着破解难题的钥匙;从“天下大同”的古老憧憬,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共识,儒家文明正成为连接世界的精神纽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命题下,齐鲁大地正以鲜活实践诠释着儒家思想的永恒价值。
尼山薪火照齐鲁,文脉绵延未曾休
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的盘龙柱,历经两千余年风雨依然矗立。这里,孔子周游列国后归乡讲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佳话传至今日;邹城孟庙的“养气”碑,镌刻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浩然正气,成为山东人精神气质的底色。聊城海源阁作为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曾收藏《论语》刻本百余种,阁内“书存道存”的匾额,道尽儒家“文以载道”的追求。
这种传承从未因时代变迁而中断。潍坊杨家埠年画里,“孔融让梨”的故事年年新印;济南朱家峪古村的家训墙上,“孝悌力田”的字迹被村民细细描摹;聊城大学设立“儒家文化研究院”,师生们带着《论语》走进社区,用“因材施教”的理念开展公益课堂。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儒家思想早已融入山东人的日常言行,成为无需言说的文化自觉。
古训新诠治当下,仁礼风熏万户春
邹城郭里镇的“乡约堂”里,每月一次的“评理大会”正热闹举行。村民们围坐一堂,依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调解纠纷,近年来矛盾化解率提升至98%。这正是山东“礼法合治”基层治理模式的缩影——将“德主刑辅”理念转化为“美德信用积分”,让“邻里互助”传统升级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服务。
儒家思想的当代转化更体现在发展实践中。青岛港将“信”字融入港口文化,“一口唾沫一个钉”的承诺让其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前十;威海荣成的渔民把“和为贵”刻在渔船上,与周边国家渔民共建“平安渔场”;聊城的“仁义胡同”故事被改编成普法剧,“六尺巷”的谦让精神成为城市文明创建的范本。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遇上“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黄河三角洲的湿地修复工程、济南的海绵城市建设,都在书写着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篇章。
大同理念通四海,儒风远播架虹桥
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会场上,来自30国的学者围绕“和而不同”展开对话;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课堂里,法国学生正用中文诵读“己欲立而立人”;聊城与韩国清州的“友城对话”中,两地学者共论“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儒家思想正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这种文明对话有着深厚根基。早在明清时期,聊城作为京杭大运河商埠,就曾通过商船将《论语》传向海外;如今,山东已在全球建立20所“尼山书屋”,泰安皮影戏演绎的“孔子周游列国”成为海外巡演的保留剧目。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孔子学院”,到国际奥委会引用“四海之内皆兄弟”阐释奥林匹克精神,儒家思想中“天下为公”的胸怀,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着东方智慧。
站在文化复兴的潮头回望,儒家思想的生命力,正在于其“苟日新,日日新”的自我革新精神。从曲阜孔庙的祭孔大典到“数字儒家”数据库的建成,从乡村的乡约民规到国际舞台的文明对话,齐鲁大地用实践证明:传统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可以持续生长的活态基因。当儒家智慧与时代精神相遇,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文明之光。(文/王晨)
- 聊诚评|于现代喧嚣中重拾儒家“精神锦囊”2024-12-16
- 何以中国|聊诚评·儒家智慧:穿越千年的温润光芒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