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清朗网络,从“键”下留情开始

2025-06-30 16:50:5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互联网本应是思想交流的广场,却时常沦为情绪宣泄的战场。一句恶语,可能摧毁一个人的信心;一场围攻,足以让理性寸草不生。网络暴力伤人于无形,撕裂着社会的信任与善意。反对网络暴力,不仅是维护个体尊严的需要,更是重建健康网络生态的必然选择。如何让虚拟空间少一些戾气,多一些温暖?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个人的指尖之下。

  匿名不是恶意的“保护伞”

  互联网的匿名性,本该是保护隐私的盾牌,却常常被扭曲为肆无忌惮的利刃。躲在屏幕后,一些人以为无需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于是肆意攻击、造谣、辱骂。然而,虚拟身份并非隐形衣,网络空间的每一次发言,都是现实人格的投射。技术可以隐藏身份,但无法抹去责任。真正的文明上网,不是戴着面具挥刀,而是即使无人知晓,也能守住底线。

  情绪不能代替思考

  网络暴力的蔓延,往往源于情绪的泛滥与思考的缺席。热点事件一出,许多人还未看清事实,便急于站队、审判,甚至发动人肉搜索和群体围攻。愤怒和偏见一旦裹挟舆论,真相便成了最早的牺牲品。网络文明的建设,需要慢一步的冷静,多一分的求证。情绪可以表达,但不能替代理性;观点可以交锋,但不能践踏人格。

  抵制暴力,从“不沉默”开始

  网络暴力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施暴者的猖獗,更在于旁观者的沉默。当恶意评论刷屏时,一句“算了”的退让,无形中助长了戾气的蔓延。反对网络暴力,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成为“道德卫士”,而是鼓励更多人勇敢发声——对恶意举报说“不”,对人身攻击点“踩”,对谣言及时澄清。只有当善意形成合力,网络空间才能真正清朗起来。

  网络是现实的延伸,文明也应当如此。反对网络暴力,不是要消灭争论,而是让争论回归理性;不是要限制表达,而是让表达更有温度。每一次“键”下留情的克制,每一句理性发声的坚持,都是对网络生态的修复。清朗网络,要靠每一个人的自觉与担当。(文/李月晖)

责任编辑:吴晓慧
新闻关键词:清朗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