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三夏时节看山东:麦浪金波映初心 沃野新绿绘丰年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六月的齐鲁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奏响夏收的欢歌;旋耕机的轰鸣声里,新的种子又被播撒进泥土,孕育着下一季的生机。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山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紧抓不放”的行动力,打赢了一场漂亮的夏收夏种攻坚战,用丰收答卷彰显农业大省的担当,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山东力量。
夏收战场,效率与质量并重。今年山东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 6000万亩以上,各地抢抓晴好天气,组织30余万台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实现小麦机收率超99%。从“龙口夺粮”到“颗粒归仓”,“智慧农业”成为丰收的重要助力。在德州,北斗导航自动驾驶农机让收割路线误差不超过2.5厘米;在聊城,“农机通行证” 制度保障了跨区作业车辆一路畅通;在田间地头,农技专家组成的服务队24小时待命,指导农户科学收割、晾晒,确保“丰产又丰收”。一组组亮眼数据背后,是山东以科技赋能农业、用服务护航生产的生动实践。
夏种进程,速度与创新同行。夏收刚一结束,夏种随即全面展开。山东紧扣农时,统筹推进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播种,确保“收一块、耕一块、种一块”。今年,全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扩大至260万亩,通过“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的新模式,探索粮油协同发展新路径。寿光的蔬菜大棚里,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精准调控;菏泽的高标准农田中,抗倒伏玉米新品种扎根沃土。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更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
夏收夏种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撑和基层的主动作为。山东提前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资金,为农业生产注入“强心剂”;各地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畅通农资供应渠道,保障种子、化肥、农药及时入户到田;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帮助困难群众抢收抢种,让党旗在田间地头高高飘扬。从政府到农民,从企业到科研院所,全社会拧成一股绳,凝聚起夏收夏种的强大合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山东夏收夏种的圆满收官,不仅稳住了全年粮食生产的“基本盘”,更传递出鲜明信号:只要始终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坚持科技兴农、政策惠农,就一定能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当前,新播下的种子正在茁壮成长,山东也将继续做好田间管理、防灾减灾等工作,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不懈奋斗。相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勤劳智慧的山东人民必将书写更多“丰收的故事”。(文/仇子婷)
- 聊诚评|“三夏”时节抢天时,农业科技保夏收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