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山东人的网上“文明经”:从孔孟之乡到指尖清朗

2025-06-23 16:57:2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中国人讲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上网也得有个“文明样”。2024年山东网络文明周那叫一个热闹——抖音话题“文明山东”播放量1.8亿,微博话题阅读量9200多万,200多个网络达人拍的短视频火出圈。济南有学校搞了个“网络文明闯关游戏”,学生戴着VR眼镜辨别谣言;青岛的“网民议事会”更有意思,大爷大妈都来给网络治理“出主意”。孔孟之乡的文明劲儿,现在都跑到网上来了,“抵制谣言”“理性发言”成了山东网民的“口头禅”。

  多方联手治网络?山东人早就玩明白了。要说网络治理,山东人可是把“众人拾柴火焰高”玩明白了。政府先出台《山东省网络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给上网划了“道道”;青岛的平台公司更厉害,搞了个AI审核系统,每天能过滤300多万条不良信息。普通网民的力量同样不可小觑——2023年征集正能量作品,山东人一口气投了2.3万件,传播量破6亿次。临沂有个货车司机大哥,自己拍了一堆“抵制谣言”的短视频,单条播放量过百万,网友都说:“山东大汉不光能拉货,还能当网络文明‘传声筒’!”

  从“会上网”到“上好网”,山东网民悄悄变了。《2024山东网民素养报告》显示,山东网民信息甄别能力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就说淄博烧烤火的时候吧,网上有人抹黑,立马就有网民站出来晒真实视频,给“好客山东”正名;曲阜有人把《论语》做成表情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了聊天“金句”。有位七十多岁的爷爷,天天用短视频讲孔子故事,还跟孙子说:“上网跟做人一样,得实实在在的。”文明素养就在这样的代际传递中不断提升。

  山东治网: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去年山东“清朗·齐鲁净网”行动成效显著——处置8.7万条违法信息,关闭1.2万个违规账号,查处“网络水军”线索2300多条。济南警方破获的直播刷单案,端掉12个团伙,涉案金额达5000多万。对青少年网络环境的呵护更显用心——16家平台上线“齐鲁文化专区”,提供2.1万条红色教育、国学经典内容。这事儿就像泰山挑山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把网络环境“拾掇”得越来越清朗。

  山东人的网上“礼仪”:没那么多规矩,却很暖。青岛的《网民文明公约》语言朴实又贴心:“不造谣言不网暴,点赞转发要思考;老人孩子多关爱,网络也能有暖炉。”东营的“黄河口志愿者”每周都“打扫”评论区,威海的渔民直播时总不忘提醒:“海上事儿听官方的,别信小道消息。”这些日常举动就像山东人冬天吃的葱蘸酱——实在又暖心。如今在山东,年轻人用手机发“文明段子”,大爷大妈刷的短视频里全是正能量,网上网下的文明气息,正是齐鲁大地的真实写照。(文/孙义栋)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