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夏至:探寻传统节气里的文化力量

2025-06-19 15:56:4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独具魅力的存在,不仅是自然规律的生动体现,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个时节,万物在骄阳与骤雨中蓬勃生长,淋漓尽致地诠释着生命的孕育与迸发。

  夏至,是自然奏响的热烈乐章,更是生命孕育的黄金时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笔下的夏日荷花,在夏至的阳光里肆意绽放,荷叶层层叠叠,与天际相接,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红得夺目,荷塘之下,新藕正悄然生长,积蓄着未来的生机。“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描绘的夏至时节,细雨绵绵,滋润着大地,池塘边青草繁茂,蛙声此起彼伏。蛙鸣不仅是夏日交响曲,更预示着田间蛙卵孵化、蝌蚪成长,它们将化身庄稼的守护者,延续生命的使命。

  从历史的长河中溯源,夏至有着独特的地位。在古代,夏至是重要的节日,人们举行祭祀活动,感恩自然的馈赠,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周礼》记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可见夏至祭祀在当时的重要性。古人深知,夏至的阳光与雨水是生命孕育的关键,唯有敬畏自然,才能获得丰收。随着时间的推移,夏至的习俗不断丰富,如吃面、吃粽子等。“冬至馄饨夏至面”,夏至吃面的习俗流传至今,一根根细长的面条,不仅是美味的象征,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恰似绵延不断的生命,生生不息。这些传统习俗,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夏至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夏至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品味传统文化的韵味。无论是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还是在乡村的田野小道上,夏至都以它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带来片刻的宁静与惬意。“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笔下的夏日景象,让我们在喧嚣的城市中,也能寻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清凉与宁静。而透过这宁静,我们更能体会到生命在夏日里的蓬勃律动——树荫下的蝉蚁破壳,墙缝里的野草抽芽,就连被阳光炙烤的柏油路上,也偶尔可见蚂蚁匆匆搬运食物,为族群延续忙碌。

  夏至,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节气,更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它不仅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更昭示着生命的永恒。让我们在这个夏至,走进自然,品味诗词,传承习俗,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夏至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文/王鹏)

责任编辑:张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