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以“廉”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清”画卷

2025-06-13 17:17:0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廉洁文化既是规范权力运行的“防腐剂”,也是凝聚民心的“黏合剂”,更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唯有将廉洁文化厚植于乡村土壤,方能筑牢基层治理根基,让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聚焦民生大事,让廉洁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黏合剂”。当基层干部在项目审批中严守规矩,在惠民资金发放时一视同仁,在土地流转协商里公开透明,群众便能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力量,更能从中汲取参与乡村振兴的信心与干劲——这种信心,是对产业发展规划的认可,是对生态宜居蓝图的共建热情,最终汇聚成乡村振兴征程中干群同心、携手奋进的强大势能。张英“六尺巷”的谦让美谈、郑板桥“离任留靴”的清廉佳话、杨震“暮夜却金”的拒贿典故皆表明,只有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才能使他人服气,让群众满意。农村基层干部要做到心中有秤、眼中有尺,时刻牢记党的嘱托,既清廉做事又勤奋担当,既品行过硬又真心为民,为民用权、谨慎用权,方能让惠民政策“落地有声”,用自身表现赢得群众的真心点赞。

  规范权力运行,让廉洁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防腐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规范农村干部权力运行,提防“小微权力”乱用关乎着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从项目资金落地到惠农政策落实,从土地资源分配到集体资产处置,每一个“小微权力”的行使都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切身利益。若权力失范,惠民工程可能沦为“烂尾工程”,产业发展资金或被蚕食挪用,不仅损害群众福祉,更会动摇乡村振兴的根基。除加强廉洁教育以外,亦要筑牢制度防线,建立“小微权力”清单,明确农村干部权力边界;推行村务公开数字化,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监督资金流向、项目进度;完善监督机制,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网络。

  推动实干担当,让廉洁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廉洁文化绝非仅止步于拒腐防变,更应成为激发基层干部主动作为、凝聚乡村发展合力的“助推器”。只有农村基层干部挣脱私利的桎梏,才能将全部精力聚焦于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当前乡村全面振兴进入深水区、攻坚区,更需要以廉洁文化筑牢干事创业的基石。一方面要坚决斩断“雁过拔毛”的黑手,另一方面也要为担当者撑腰鼓劲。当每一个村干部都明白“廉洁是胆量、实干是本事”,当每一分惠农资金都能精准滴灌到田垄上,乡村振兴的引擎必将更加澎湃有力。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更要干部清正、民风清朗。当廉洁文化深植乡土,基层干部便能以“清风”破阻力,以“正气”聚民心,让每一分政策红利都化作田野里的希望,让每一次权力行使都成为发展的助力。如此,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必将在清廉土壤中生根发芽,结出共同富裕的硕果。(文/路禄)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