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莫信“天上掉馅饼”,防范非法金融需警醒

2025-06-10 17:13:1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天上不会掉馅饼,金融陷阱在隐形。在财富焦虑日益普遍的当下,人们普遍对于自己财富的获取方式感到单一,总想着各种方式来增加自己收入,拓展收入方式。殊不知,金融市场的铁律从未改变: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那些“低风险高回报”“一夜暴富”等用蜜糖编织的陷阱正等待着一个又一个的“受害者”,一旦踏入,轻则血本无归,重则倾家荡产。防范非法金融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守护来之不易的财产。

  近些年的非法金融活动呈现多元化,受害者人群比较固定,不法分子对目标用户采取针对性方式,成功率较大。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养老项目”“老年保健品投资”等理由为噱头,依托虚拟公司,承诺高额回报,向老年群体非法筹集资金。受害者中,有将毕生积蓄都投入进去的老年人,他们满心期待能够安享老年生活,却不想在一夜之间血本无归,陷入绝望。在民间借贷领域,以“低息”“无抵押”等为诱饵,通过各种方式恶意制造违约或签写阴阳合同等来让借款人背负高额利息。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当下,非法分子也同样随时代而进步,他们将非法金融活动进行“包装”,利用人们对新技术的好奇心,用“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名词来吸引金融集资。还有打着“虚拟货币交易”“数字藏品投资”的旗号,以“国家扶持项目”“内部原始股”等虚假名义,利用信息差和信任漏洞,让投资者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圈套。实际上这些都是不法分子用来吸引投资者眼光的话术,没有任何合法资质,收益更是不能体现。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要怎样才能在花样百出的骗局中守住自己的钱袋子呢?首先要意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金融方面始终保持着高警惕,牢记金融铁律:“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对于承诺的利息高于银行利息,甚至比银行利息高几倍的,就要仔细斟酌其真实性。对于新兴公司融资或者初创公司融资购买原始股的,可以去政府网站咨询相关情况,合法的金融机构必须经过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审批才能获得融资资质,对于官方没有明确指出的公司,融资应慎重考量。对于新兴公司没有具体业务或没有明确经营范围的公司,应当及时远离,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日常生活中,应当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私密信息更应该严格保密,不向陌生人透露自身隐私。家中有长辈,作为子女的应当履行好义务,普及防骗知识,提高金融风险意识。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意识到,财富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财富积累没有捷径,所有的暴富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等待你的并不一定是腰缠万贯,也有可能是万里深渊。让我们共同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守护来之不易的财富与幸福。(文/李乐庆)

责任编辑:崔永霞
新闻关键词: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