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麦香齐鲁千重浪,山东“三夏”绘就时代新画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眼下,山东6000多万亩麦田流金溢彩,收割机的轰鸣声从鲁西平原响彻黄海之滨。在这幅壮阔的丰收图景中,山东以创新之举、科技之力、为民之心,书写着新时代“齐鲁粮仓”的坚实答卷。
服务创新:一纸“晒粮图”,解了千年忧。曾几何时,“晒粮难”是麦收季农民心头的巨石,而今年,一张张精心绘制的“晒粮地图”,让政府大院、文化广场、闲置厂房化作“金色晒场”。德州市天衢新区整合176处场地绘制电子地图,一键导航便捷无忧。夏津县35页晒粮地图覆盖30万平方米,镇政府大院麦粒铺金。德州车管所凭借“黄金地段+安全守护”成为“网红晒粮点”。陵城区前孙镇则将晒粮服务写入“邻里守望”机制。从“拦路晒粮”到“入院晒粮”,山东以拆除“院墙思维”的魄力,将公共服务场所化作民生舞台。
科技赋能:农机“慧”种地,盐碱变金田。当智能农机遇上千年农事,“汗水农业”正蜕变为“智慧农业”。泰安肥城市农机手驾驶新型收割机纵横麦海,滚筒间隙精准调节,机收损失率压降至0.74%。潍坊昌邑市无人机“一喷三防”同步监测苗情,3.98万亩麦田一日完成植保,为小麦插上“科技翅膀”。滨州无棣县重盐碱地(含盐量8.2‰)上,深耕排盐沟渠织成“排毒网络”,小麦亩产突破600斤。东营垦利区依托“济麦60”耐盐碱品种,在3.65‰盐度土地上创下亩产497.1公斤的奇迹。从“白茫茫”到“金灿灿”,200余种耐盐碱新品种与智能化灌溉系统,正唤醒580万亩盐碱地的沉睡潜力。
减损增收:颗粒归仓廪,粒粒生黄金。减损就是增产,节粮等同增地,山东将“无形良田”理念贯穿产业链。德州富源农机合作社通过收割机升级与机手培训,3万亩托管麦田每亩减损10斤,增收30万斤。玉皇粮油公司改造加工设备,出粉率提升2%,一度电榨出两度效益。信和沂雪食品公司更将麸皮转化为膳食纤维粉,一粒麦子“吃干榨净”,年增效益近千万元。菏泽定陶区半旱作小麦示范基地以秸秆还田、精准施肥实现节水高产,亩产达1300斤。平原县鲁望农场粮仓内置20余个传感器,智能通风系统让储粮损耗趋近于零。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精打细算,折射出山东对大食物观的深刻实践。
麦浪翻滚处,初心灼灼明。从晒粮地图的方寸匠心,到无人农机的科技锋芒,再到减损增效的粒粒皆功,山东以“粮稳天下安”的担当,将麦收季化作现代农业的生动注脚。当最后一粒麦归入“齐鲁粮仓”,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一个农业大省在守护大国粮仓的征程中,用创新与温度浇灌出的金色希望!(文/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