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筑牢“齐鲁粮仓”,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汉代晁错的治国箴言,道出粮食生产对国计民生的根基意义。作为农业大省,山东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指引,立足省情实际,通过高标准农田筑基、盐碱地攻坚破局、节水灌溉提质三大路径,全力打造更高水平“齐鲁粮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夯基固本,高标准农田撑起粮食生产“硬脊梁”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粮食产能的核心引擎。山东坚持科学谋划,编制覆盖至2030年的建设规划,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定力推进落实。潍坊市昌邑市以“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为目标,创新实施“长藤结瓜”农田水利工程,将分散湾塘串联成小型水库,配套桥涵、泵站等设施,补齐灌溉排水短板。同时,依托大数据、5G等技术搭建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墒情、苗情实时监测,推动农田管理从“经验化”迈向“数字化”。昌邑市建成66万亩高标准农田后,粮食连续六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成为全省农田建设标杆。山东更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产能提升紧密结合,优先支持46个粮食核心产区,今年计划新建改造300万亩,预计带动粮食增产10亿斤以上,以坚实的“良田”基础托举“粮安”重任。
攻坚克难,盐碱地改良激活耕地资源“新潜力”
作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核心区,山东直面“水缺、盐高、地薄”的农业发展瓶颈,走出一条盐碱地治理的创新之路。滨州市沾化区下河乡探索“工程改良+科技赋能”模式,一方面实施“渠系焕新”工程改造老化沟渠,另一方面推广暗管排盐、有机肥深施技术,让千亩盐碱地变身“吨粮田”。东营市河口区则通过土地整平、地力培肥,将69.72万亩盐碱地逐步改造成高产良田,亩均增产超100斤。山东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盐碱地综合利用意见,开展7个国家级治理试点,累计改造盐碱耕地200多万亩,并创新设立土壤改良专项资金,推动盐碱地从“不毛之地”向“希望田野”转变,为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山东方案”。
节水增效,灌溉升级解锁绿色发展“新动能”
水资源高效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山东将沿黄九市作为节水灌溉主战场,近三年投入213亿元建成285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5,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菏泽市鄄城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铺设PE管道、建设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一键灌溉”,生产成本降低三分之一;德州市禹城市依托水肥一体化技术,让700亩麦田灌溉从“多人八天”缩短至“一人轻松完成”;莘县推广喷灌、管灌技术,节水节肥的同时助力粮食产量“三连增”。山东通过技术赋能,不仅缓解了水资源紧张难题,更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集约转型,为“齐鲁粮仓”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从良田筑基到盐碱地破局,从节水增效到科技赋能,山东打造“齐鲁粮仓”的实践,既是对粮食安全战略的坚定践行,也是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未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盐碱地治理深化拓展、节水灌溉技术迭代升级,山东必将以更坚实的“粮安”根基,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经验与力量,让齐鲁大地的“丰收画卷”更加绚丽多彩。(文/王鹏)
- 聊诚评|织密粮食安全网,层层深耕“责任田”2025-02-14
- 聊诚评|以“粮食”为中心,写好“安全”文章2024-10-18
- 聊诚评|守护粮食安全 共创美好未来2024-10-17
- 聊诚评|夏粮香里说丰年,齐鲁“创新”一片2024-07-16
- 聊诚评|科技赋能,让齐鲁粮仓成色更足2024-06-04
- 聊诚评|聊城农业的千亿飞跃:构筑齐鲁粮仓的里程碑2024-01-19
- 聊诚评|用好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解锁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新未来”2024-01-10
- 聊诚评|开院晒粮“暖”民心2023-10-11
- 聊诚评|齐鲁丰产粮仓足 乡村振兴呈“锦绣”2023-09-15
- 聊诚评|“三夏”时节抢天时,农业科技保夏收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