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芒种当“夏”,看山东麦田里的“金色战役”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芒种至,麦飘香。在齐鲁大地的金色麦浪中,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三夏”机收攻坚战全面打响。
农机铁军“大会战”,奏响现代农业“丰收曲”。山东省组建跨区机收服务队,依托“农机直通车”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对接,24小时调度抢修车辆待命,确保“机停人不停”。同时还通过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推广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智能监测终端等新技术,让收割机化身“智慧粮仓”。在济宁市兖州区,农机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代耕代收”协议,提供从收割到烘干、销售的全链条服务,让农民“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夏收。这种“农机社会化服务+土地托管”模式,正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智慧调度“千里眼”,打通麦收“最后一公里”。麦收不仅是农机与土地的较量,更是科技与时间的博弈。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省麦收进度、农机分布、气象预警等数据。依托“山东农机云”平台,工作人员可对13万台农机进行“云端调度”,哪里缺机手、哪里要下雨,系统就会自动推送最优路线。农户可一键呼叫“共享农机”,实现“人找机”到“机找人”的转变。这种一体化的智慧调度体系,让麦收跑出了“加速度”。
颗粒归仓“精打细算”,做好减损就是增产的“绿色账本”。减损即是增产,山东将机收减损作为“三夏”生产的硬指标,通过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设立“党员示范岗”等措施,推动全省小麦机收损失率从2%降至1%以内。按2024年山东小麦总产测算,仅此一项即可多收粮食3亿斤,相当于新增耕地15万亩。山东省还将绿色理念贯穿麦收全链条,通过秸秆打捆机将麦秆压缩成块,送往生物质发电厂等方式,使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减少了焚烧污染。这种“资源化利用+生态化生产”的模式,让夏粮收获成为一场绿色革命。
芒种麦浪涌,齐鲁粮仓丰。从“三夏”机收的轰鸣到智慧调度的精准,从颗粒归仓的执着到绿色减损的担当,山东收夏粮的每一帧画面,都折射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铿锵步伐。这场关乎国计民生的“首战”,不仅为全年粮食丰收筑牢根基,更承载着稳住农业基本盘、端牢“中国饭碗”的战略使命。(文/吕一舟)
- 聊诚评|秋意悄然至 共庆丰收时2024-09-23
- 聊诚评|喜看农业庆丰收 大美齐鲁展“画卷”2023-09-11
- 聊诚评|奏响秋日序曲,让丰收硕果“余音绕梁”202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