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粽香润齐鲁 龙舟载千年

2025-05-27 16:45:3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千年文脉如汨罗江水奔流不息,端午佳节以粽叶为舟、以艾草为帆,在时光长河中驶出一曲家国同心的壮歌。从《礼记》“仲夏之月,阴阳争,死生分”的天人感应,到《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以禳毒气”的民间智慧,这个烙印着中华文明密码的节日,在齐鲁大地上绽放出独特光彩。当胶东渔村的渔家号子与龙舟鼓点共鸣,当曲阜古城墙下的诗书声与《离骚》吟诵交响,端午节早已超越节令本身,成为浸润着儒家文化、跃动着时代脉搏的精神图腾。

  粽叶裹春秋,传承中见文明密码。一粒黍米藏着半部华夏史,山东高密的“秫米粽”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老手艺人用苇叶将《齐民要术》记载的“角黍”古法完美复刻。孔子故里曲阜的“诗礼粽”更显匠心,粽身以五色丝线捆扎象征五常,内裹莲子红枣寓意“修身齐家”。这种“食育”传统正如《论语》所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将礼乐教化融入百姓餐桌。而今济南宽厚里的“端午雅集”,青年身着汉服复原投壶、射五毒等古礼,让千年习俗在现代化商圈焕发新生。

  龙舟竞激流,奋进中显精神图腾。胶州湾畔的田横岛,渔民用改造的渔船重现“田横五百士”的勇毅,将祭海仪式与龙舟竞渡创新融合。《齐乘》记载的“五月竞渡,以逐疫疠”传统,在微山湖国际龙舟赛中升华为体育精神。潍坊国际风筝会上,“龙头蜈蚣”风筝扶摇直上,与湖面龙舟构成“天地同竞”的奇观。正如《楚辞·九歌》所咏“驾龙辀兮乘雷”,这种百舸争流的气魄,恰似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中“闯关东”精神的当代写照。

  艾香沁心脾,守护中筑安康长城。日照市莒县千年艾草种植基地里,药农遵循《本草纲目》记载的“端午日采艾为人,悬于户上”古法,开发出艾绒枕头、艾草茶等健康产品。青岛即墨的“五毒兜肚”手作工坊,将《清嘉录》中的驱毒民俗转化为文创IP。这种“治未病”的东方智慧,恰如《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生动实践。

  这个承载着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求索精神的节日,这个凝结着《易经》“飞龙在天”哲学智慧的节气,始终以文化基因的形态流淌在民族血脉中。从沂蒙山区的“粽子西施”电商直播,到“好客山东”文旅品牌打造的端午主题游线,传统节日正成为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金钥匙”。正如《管子》所言“时则动,不时则静”,端午文化的当代表达,正在书写着中华文明永恒的生命力。(文/王金亮)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