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筑牢法治根基,“典”亮美好生活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今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为推动民法典宣传活动深入开展,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2025年“民法典宣传月”工作方案》,部署开展相关工作。
民法典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被称之为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从浙江杭州互联网法院依据民法典首次判决确认虚拟财产继承权,到四川泸州法院适用“自甘风险”条款审结首例业余体育伤害案……这些鲜活的案例印证了民法典对时代诉求的及时回应。民法典将公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转化为法律条文,编织起严密的权利保护网络,守护着每个人的一生一世。
民法典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而实施的根基在于公民的真诚信仰。民法典宣传不能止步于条文解读,更不能止步于“单向输出”,而要突出于“双向奔赴”。要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载体,融合传统与现代手段,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增强宣传的互动性与精准度,以鲜活的案例解读法律条文,让民法典更易被理解与接受。通过深入阐释法典背后的权利意识与规则精神,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为社会共识,让每个公民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维护自身权益的“说明书”,真正成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当法治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时,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有了坚实的根基。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民法典的每一条款都在回应社会关切、彰显法治精神,成为一部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回应人民关切的法律宝典。加大民法典的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从而唤醒他们的法律意识、养成法治自觉。从法官走进社区调解邻里纠纷,律师在直播间解答网友咨询,到大学生志愿者用漫画图解法律条文,外卖骑手在送餐箱上张贴法治标语……这一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独特的文化图景,见证了民法典正以润物无声的姿态融入社会治理的肌理,让法治中国的基石更加稳固。
民法典不仅是一部法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民法典宣传不能局限于宣传月这一时段,更是一项常态化、持续性的工作。法律意识的培养、法治观念的树立,需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以宣传月为起点,建立长效的普法机制,将民法典的宣传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民法典的精神和原则真正深入人心,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让民法典的智慧之光照亮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企业,点亮生产生活每一个角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绽放更加璀璨光芒。(文/张茂辉)
- 聊诚评|“典”入人心 共建平安和谐社会2024-05-29
- 聊诚评|从“法”到“典” 树起时代丰碑2024-05-16